昔人研材是处有,其后仅称端与歙。
端既盛行歙亦衰,羚羊日苦锥凿及。
年来端产亦告尽,竭泽而渔苦不给。
厉阶徒为有司梗,生者不敷采者急。
石工因之竞售欺,冬花无瓤青花涩。
孤冢谁招常侍魂,清风莫溯包老笈。
有司之困纵莫怜,亦应稍为地脉摄。
是谁为我告天子,封山罢贡足安缉。
鸲鹆夜眠睫不惊,水云重吐新蕉叶。
昔人研材是处有,其后仅称端与歙。
端既盛行歙亦衰,羚羊日苦锥凿及。
年来端产亦告尽,竭泽而渔苦不给。
厉阶徒为有司梗,生者不敷采者急。
石工因之竞售欺,冬花无瓤青花涩。
孤冢谁招常侍魂,清风莫溯包老笈。
有司之困纵莫怜,亦应稍为地脉摄。
是谁为我告天子,封山罢贡足安缉。
鸲鹆夜眠睫不惊,水云重吐新蕉叶。
这首诗《研溪》由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通过对研石产地变迁、品质下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全诗以研石的兴衰为主线,寓含深意。
首句“昔人研材是处有”,开篇点明过去研石资源丰富,遍布各地。接着“其后仅称端与歙”指出后来仅余端州和歙县两地的研石较为知名。随后,“端既盛行歙亦衰”描述了端州研石的兴盛与歙县研石的衰落,暗示了研石品质的变化。
“羚羊日苦锥凿及”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研石在不断开采中品质逐渐下降的状况。接下来,“年来端产亦告尽,竭泽而渔苦不给”进一步说明了研石资源的枯竭,人们为了获取研石不惜过度开采,导致供不应求。
“厉阶徒为有司梗,生者不敷采者急”揭示了官府管理不善,导致研石市场混乱,生产者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紧接着,“石工因之竞售欺,冬花无瓤青花涩”指出石工为了谋利,不惜欺诈,使得研石质量更加参差不齐。
“孤冢谁招常侍魂,清风莫溯包老笈”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指当前社会风气的败坏。最后,“有司之困纵莫怜,亦应稍为地脉摄”强调了官府在解决研石危机中的责任,呼吁他们采取措施保护资源。
“是谁为我告天子,封山罢贡足安缉”表达了诗人希望皇帝能够关注这一问题,采取措施保护研石资源,避免过度开采。最后一句“鸲鹆夜眠睫不惊,水云重吐新蕉叶”以自然景象结束全诗,寓意着希望未来研石资源得到妥善保护,社会能恢复和谐安宁。
全诗通过研石的兴衰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资源过度开发、官府管理不善等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