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袖轻拢檀板转。听声声、晓莺初啭。
花落江南,柳青客舍,多少旧愁新怨。
我也寻常听见惯。浑不似、这翻撩乱。
调少情多,语娇声咽,曲与寸肠俱断。
醉袖轻拢檀板转。听声声、晓莺初啭。
花落江南,柳青客舍,多少旧愁新怨。
我也寻常听见惯。浑不似、这翻撩乱。
调少情多,语娇声咽,曲与寸肠俱断。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酒后独自驾舟,听闻江南花落柳青的凄凉之声,触发了诗人对于往昔旧愁和新怨的复杂情感。其中“醉袖轻拢檀板转”一句,通过对手势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夜色中的悠然自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不经意间的哀伤。
"听声声、晓莺初啭"则是对自然界声响的细腻捕捉,"花落江南,柳青客舍"更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淡哀愁。"多少旧愁新怨"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主体,是对过去美好时光和现实苦涩境遇的深沉回味。
“我也寻常听见惯”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种凄凉声音已经习以为常,但“浑不似、这翻撩乱”却显示出此刻的心绪比往常更加纷杂和痛苦。"调少情多,语娇声咽"一句,则描写了歌者的唱腔中充满了哀艳的情感,而"曲与寸肠俱断"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听后心绪的彻底破碎,是一种极致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夜行船上所见所闻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深处的哀愁与不舍。
曾于尘里望,此景在烟霄。
岩静水声近,山深暑气遥。
杖藜青石路,煮茗白云樵。
寄语为郎者,谁能访寂寥。
负琴兼杖藜,特地过岩西。
已见竹轩闭,又闻山鸟啼。
长松寒倚谷,细草暗连溪。
久立无人事,烟霞归路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