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挼蓝染碧流,翚飞恰对白蘋洲。
风清六月非朱夏,气爽三时似素秋。
自笑品题无翰墨,也知领略欠觥筹。
凫鸥定怪霜髯叟,难洗胸中万古愁。
一色挼蓝染碧流,翚飞恰对白蘋洲。
风清六月非朱夏,气爽三时似素秋。
自笑品题无翰墨,也知领略欠觥筹。
凫鸥定怪霜髯叟,难洗胸中万古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图画。"一色挼蓝染碧流"中,“挼”字使用得非常精妙,形容水流被山峦挤压,颜色变得更为深蓝,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翚飞恰对白蘋洲”,则是说诗人的视线所及之处,有着翠绿的芦苇丛生的小岛,与飞翔的水鸟形成鲜明对比。
"风清六月非朱夏,气爽三时似素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的独特感受。六月本应是炎热之时,但此处却是一阵清风拂面,让人感到一丝凉意,如同初秋般舒适。
"自笑品题无翰墨, 也知领略欠觥筹"则流露出诗人的自嘲与谦逊,他觉得自己的文学修养不足,无法用文字完全表达出心中的景物之美。"凫鸥定怪霜髯叟,难洗胸中万古愁"则是说,即使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也有着不易消除的忧虑与沉思,就像那老者头发已白,但心中的困惑依旧如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古典文学中特有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边郡荒以寂,土风清且敦。
叛夷一朝集,守兵焉复存。
叔兄何慷慨,辞诀堂上亲。
竟为侍中血,宁惭温序魂。
余时负母出,逾垣若有神。
岂知质孱弱,忽然已忘身。
全家赴清池,誓不为瓦全。
提携出重险,祐助感自天。
至诚岂能格,忠义固所安。
安得惇史笔,垂光照重泉。
初离膝下时,朝暮常相忆。
转眼半载馀,中心更悱恻。
翩翩空中鸟,欲飞有羽翼。
薄薄天上云,欲行仗风行。
身非鸟与云,飞行不可得。
思亲在异乡,迢递隔南北。
有女在晨昏,不能视颜色。
迢迢客路长,渺渺江流直。
儿身恨难随,儿心在亲侧。
手缄一幅笺,心尽数行墨。
弱龄授诗书,钻研忘早晏。
既长读文史,篇帙苦浩瀚。
傍搜及百家,茫乎若河汉。
迩来二十年,奥义时一见。
欣然欲起舞,得失已过半。
圣人垂著述,游、夏终莫赞。
岂余庸陋姿,所得望津岸。
偃鼠走饮河,未动腹已满。
蚍蜉不自量,乃欲抱树撼。
掩卷发深思,浩然起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