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划为山,两湖东西汇。
漕渠贯其中,盈盈若衣带。
西湖渐成陆,东湖淼无届。
千顷碧琉璃,风云互变态。
中流一卷石,突起砥淜湃。
金镜浮芙容,银盘捧螺黛。
荒祠久零落,花幡皆破败。
鸡栅倚龟趺,燕泥凝佛背。
开尊面南浦,云水澹相对。
渔艇散复集,鸣榔出深濑。
蒲荇交乱流,帆樯绕天外。
涛惊山影摇,波漾日光碎。
恍如金焦间,疑在蓬壶内。
凭虚倏往还,已隔人天界。
浮云何时閒,胜游与居会。
回首空烟波,疏钟隐林霭。
一水划为山,两湖东西汇。
漕渠贯其中,盈盈若衣带。
西湖渐成陆,东湖淼无届。
千顷碧琉璃,风云互变态。
中流一卷石,突起砥淜湃。
金镜浮芙容,银盘捧螺黛。
荒祠久零落,花幡皆破败。
鸡栅倚龟趺,燕泥凝佛背。
开尊面南浦,云水澹相对。
渔艇散复集,鸣榔出深濑。
蒲荇交乱流,帆樯绕天外。
涛惊山影摇,波漾日光碎。
恍如金焦间,疑在蓬壶内。
凭虚倏往还,已隔人天界。
浮云何时閒,胜游与居会。
回首空烟波,疏钟隐林霭。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蜀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游历图。
首先,诗中“一水划为山,两湖东西汇”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水相依的景象,仿佛一条河流将山峦分割开来,而两侧湖泊则如明珠般镶嵌其中,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接着,“漕渠贯其中,盈盈若衣带”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贯穿湖泊的水道比作轻盈的衣带,形象地描绘了水道的蜿蜒曲折之美。
“西湖渐成陆,东湖淼无届”两句,通过对比西湖和东湖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西湖逐渐变为陆地,而东湖则广阔无垠,给人以无限遐想。
“千顷碧琉璃,风云互变态”描绘了东湖广阔的水面,如同碧绿的琉璃,风云变幻莫测,赋予画面以动态美。
“中流一卷石,突起砥淜湃”一句,描述了湖中的一块巨石,屹立于湖心,阻挡着汹涌的波浪,形成一种力量与柔美的对比。
“金镜浮芙容,银盘捧螺黛”运用比喻,将湖面比作金色的镜子,映照着荷花的美丽,而湖中的倒影则如同银盘托起黛色的山峰,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和谐之美。
“荒祠久零落,花幡皆破败”两句,转而描写湖边的荒废庙宇和残破的花幡,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
“鸡栅倚龟趺,燕泥凝佛背”描绘了湖边的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鸡笼紧靠着龟石,燕子的粪便凝固在佛像背上,虽是荒凉之景,却也别有一番情趣。
“开尊面南浦,云水澹相对”一句,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在湖边饮酒赏景的情景,云水淡然相对,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渔艇散复集,鸣榔出深濑”描绘了渔民在湖中捕鱼的场景,船只时而分散,时而聚集,船上的敲击声从深水处传来,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蒲荇交乱流,帆樯绕天外”一句,展现了湖面上蒲草、荇菜交织的水流与远处帆船环绕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涛惊山影摇,波漾日光碎”描绘了湖面波涛翻滚,山影在水中摇曳,阳光在波光中闪烁,展现出动态与光影的美妙结合。
“恍如金焦间,疑在蓬壶内”一句,诗人通过想象,将眼前的景色与传说中的仙境相联系,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凭虚倏往还,已隔人天界”描绘了诗人短暂的游历后,仿佛已经超越了人间与天界的界限,体验到了超脱世俗的自由与宁静。
“浮云何时闲,胜游与居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再次相聚的期待。
“回首空烟波,疏钟隐林霭”以淡淡的笔触收尾,描绘了诗人离开后的景象,烟波浩渺,钟声隐约,给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蜀山山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完美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