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不见凤凰游,望望青天入海流。
舞罢翠娥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觅处,年年芳草向人愁。
高台不见凤凰游,望望青天入海流。
舞罢翠娥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觅处,年年芳草向人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追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二首(其二)》。诗人以凤凰台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沉思。
首句“高台不见凤凰游”,描绘了凤凰台的荒凉,暗示凤凰这一吉祥之鸟已不再光顾,暗寓着往昔繁华的消逝。次句“望望青天入海流”则通过广阔的天空和浩渺的大海,进一步渲染了历史长河中个人的渺小与无奈。
“舞罢翠娥同去国”中的“翠娥”可能指代宫中美人,她们随着历史的车轮一同离去,象征着王朝的更迭。而“战残白骨尚盈丘”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即使过去战火纷飞,战场上白骨累累,如今只剩下丘陵作为见证。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无情流逝,旧的洲渚被新的沙土覆盖,仿佛在催促人们前行。
最后,“结绮临春无觅处,年年芳草向人愁”以结绮楼、临春阁这些昔日宫殿的遗迹无处寻觅,转而聚焦于年年生长的芳草,借物抒发对过往荣华的怀念和对人事沧桑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凤凰台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富有哲理意味。
去年此日到钱塘,同宿吴山夜话长。
今日相逢在萍水,一樽相对两茫茫。
清暇临池结草庐,鳄鱼已去育嘉鱼。
分来丙穴真相似,投向濠梁乐自如。
南浦云山增胜槩,杜陵水竹称幽居。
遐荒民物咸沾惠,伟绩应归太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