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赤侄孙改名圭行冠礼一首》
《赤侄孙改名圭行冠礼一首》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六言诗  押[鱼]韵

冠非责童子礼,儿必读手泽书。

箪瓢回也不改,宗庙赤尔何如。

(0)
注释
冠:成人的标准。
童子:儿童。
礼:礼仪。
儿:孩子。
必:必须。
读:阅读。
手泽:亲手写下的字迹。
书:书籍。
箪:竹篮。
瓢:饮水用的葫芦瓢。
回也:颜回,孔子弟子。
改:改变。
宗庙:家族祠堂。
赤尔:你的家族。
何如:会怎么样。
翻译
不必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的礼仪,孩子必须阅读父母的手迹之书。
即使是箪食瓢饮的生活,颜回也没有改变他的志向,家族的荣誉又会怎样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表达了对家庭教育和传统礼仪的重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句“冠非责童子礼”强调的是成人不能将责任推给儿童的礼节。这里的“冠”指成年人戴冠,即成人的标志;“非责”意味着不应该归咎于;“童子”是指未成年的孩子;“礼”则是指古代的礼仪规范。这句话是在强调,成人应当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第二句“儿必读手泽书”进一步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这里的“儿”仍然指的是孩子;“必读”意味着必须阅读;“手泽书”则是指由长辈亲手所传之书,即家谱、族规等家族传承的文献。这句话表明,孩子们应该学习并继承家族的文化和传统。

第三句“箪瓢回也不改”中,“箪”是一种古代盛放食物的竹器具;“瓢”则是舀水的工具,这两样东西都是简单、原始的家用器皿。“回”意味着返回或归来;“不改”则是不改变。这句话寓意为,即使生活回到最简单的状态,也不改变对传统礼仪的坚守。

最后一句“宗庙赤尔何如”中,“宗庙”指的是祖先的祠堂,是家族祭祀和崇拜祖先的地方;“赤”在这里有赤诚、光明之意,可能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尔”,即你或你们,这里特指家中的长者。“何如”则是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这句话是在询问,在这样的环境下,家族长者的态度和作为如何。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礼仪、家庭教育以及族谱传承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保持家族传统和文化认同的强烈愿望。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赠慧虚师

白发飘飘似鹤形,每因多病得身轻。

日长睡起无多事,一串菩提一卷经。

(0)

和亦公韵

岁尽风吹事事无,閒拈榾柮自添炉。

山中松树枝枝雪,莫压城西那一株。

(0)

重哭左吏部八首·其三

兄弟团圞近若何,应知同和采薇歌。

不须更话寒边事,语到寒边恨更多。

(0)

贺孝公被挞二首·其一

狱吏何妨溺死灰,独将鸡肋抵轰雷。

翻嫌昔日王孙饿,宁受尊拳不受哀。

(0)

千山杂咏五首·其五

叹惜前朝五寺僧,云窝占尽一层层。

即今夜雨青燐遍,疑是琉璃古佛灯。

(0)

千山寄诸子五首·其一

一到山中便不同,山翁只合住山中。

山中不尽凭题寄,才欲抒毫色色空。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