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形胜太行来,千里河源一鉴开。
星宿乍疑浮瀚海,蛟龙时见起春雷。
转输东北天津会,襟带西南地轴回。
十载卫城曾驻马,独怜华发始登台。
苏门形胜太行来,千里河源一鉴开。
星宿乍疑浮瀚海,蛟龙时见起春雷。
转输东北天津会,襟带西南地轴回。
十载卫城曾驻马,独怜华发始登台。
这首诗描绘了苏门山的壮丽景色与河源的壮观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灵动。首句“苏门形胜太行来”,开篇即点出苏门山的地理位置与气势,仿佛太行山脉的雄姿在此汇聚。接着,“千里河源一鉴开”一句,将视线拉远,展现出河源的辽阔与清澈,如同一面镜子般映照着天地。
“星宿乍疑浮瀚海,蛟龙时见起春雷”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将星宿比作漂浮在瀚海中的明珠,蛟龙则在春雷中腾跃,既表现了夜晚星空的神秘与白天雷雨的震撼,也暗喻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活力与力量。
“转输东北天津会,襟带西南地轴回”描绘了苏门山在交通与地理上的重要地位,它既是东北地区物资转运的关键节点,也是连接西南的重要门户,形象地展示了其作为交通枢纽的作用。
最后,“十载卫城曾驻马,独怜华发始登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当前时光的珍惜。诗人曾在卫城停留,如今白发苍苍,再次登临此地,心中涌动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眼前美景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门山及其河源的自然之美,还蕴含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和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先生观杜诗,洞晓其中趣。
顾兹藜藿肠,焉识菽粟味。
乾坤初未交,风云本难际。
自匪假声诗,乌能吐忠义。
高歌动千言,曲庇非一类。
区区稷契心,绰绰廊庙器。
胡为月下乌,却绕风前树。
鱼龙方混争,鸿雁若相避。
虽致杜鹃词,曷驱野狐媚。
间关蜀道行,悽恻巫峡泪。
累然丧家厖,困若伏枥骥。
康衢本平夷,大雅惜颠坠。
斯文既云亡,吾道安所寄。
浩浩三百篇,寥寥千万世。
惟公得其传,作者奚足继。
公诗天宝间,落日山横翠。
银海照光空欲滴,偃月伏犀生脑额。
徐侯不是寻常人,异日金章冻梨色。
白鱼历历枯芸香,翠云暗结方花箱。
手将白玉书细字,珊瑚碧树枝交相。
古燕上界仙人府,翠驳银蹄踏烟雾。
殿中曾见雉飞来,插花笑对仙人语。
海风栗栗句章邑,老蛟飞舞神鼍立。
我侯击剑生铜声,三尺妖狐望山泣。
古堤柳花喷香雪,雀啄花行看人别。
侯今去去不可留,青鸾远破春云热。
蔚蔚太古树,丛生散琅玕。
盛时炳阳德,寥落欻岁寒。
天风西北来,东海繁层澜。
芳朽各有性,盛衰讵无端。
贸贸冰上屦,黯黯尘中冠。
宿志不得酬,奋飞辑其翰。
伊南蹇一士,羁鸿河之干。
手持大雅篇,八音佐王官。
墙阴卧朝日,薄饭不满盘。
邂逅喜我同,金石生肺肝。
出处非故意,低佪耿相看。
闽山渺云海,东望通三韩。
居夷圣有在,取琴为君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