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走人间十五年,尘沙吹鬓各苍然。
山林渺渺长回首,儿女纷纷忽满前。
知子有才思奋发,嗟余无地与回旋。
相看一作秦吴别,身世何时两息肩。
分走人间十五年,尘沙吹鬓各苍然。
山林渺渺长回首,儿女纷纷忽满前。
知子有才思奋发,嗟余无地与回旋。
相看一作秦吴别,身世何时两息肩。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王覃离别的无限哀愁和深沉思念。全诗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个人的才华未被施展的遗憾。
首句“分走人间十五年”即点明了两位好友自别离至今已有十五年的光景,时间的流逝使得两人的头发都染上了尘埃和苍白。接下来的“山林渺渺长回首”表达了作者在辽阔的自然环境中频频回望过去的情境,“儿女纷纷忽满前”则描绘出眼前的世界早已是新一代人的繁华,显现出了时光流转与人生易逝的主题。
“知子有才思奋发”显示了作者对王覃的才华给予高度评价,并且相信他会在未来的道路上大放异彩。而“嗟余无地与回旋”则是王安石自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至今尚未有施展之地,感慨万千。
末句“相看一作秦吴别,身世何时两息肩”进一步加深了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希望两人能在某个地方找到共同的立足点,以便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这不仅是对朋友的期待,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和现实的感慨,展现了古人对于友情、个人理想与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
银塘斜织疏烟,薰风吹送湘娥面。
亭亭翠盖,淡妆依约,蓦然相见。
素袜凌波,圆珠泻露,清芬难散。
看沙边宿鹭,惊飞扑漉,却还被,伊遮断。
道是玉奴新浴,又无端、抛残团扇。
猜红怨绿,千丝并蒂,满池葱茜。
风细月明,六郎回去,眼波一线。
待停桡珠浦,碧筒相吸,为偿私愿。
芙蓉屏外,倒金尊、满座艳歌凝咽。
半面新妆香透幌,环佩珊珊步怯。
接黛垂鬟,低声小语,问采香仙妾。
柳袅花停,莺莺燕燕标格。
媚眼射注檀郎,双鸳全露,裙底凌波袜。
万斛胭脂倾在水,染就银河一色。
天作红墙,山为翠幕,生把伊侬隔。
离魂牵梦回,南浦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