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不解惊秋,于今预理愁。
雄风三楚国,残月四更楼。
天外芙蓉剑,人间竹叶舟。
凉宵聊邂逅,不似梦中游。
旧不解惊秋,于今预理愁。
雄风三楚国,残月四更楼。
天外芙蓉剑,人间竹叶舟。
凉宵聊邂逅,不似梦中游。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迎秋八首》中的第四首,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感触和心境。首句“旧不解惊秋”,透露出诗人过去对季节变换可能并未过多留意,但如今却已能体会到秋天带来的些许忧郁。次句“于今预理愁”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此刻对未来的忧虑和愁绪。
“雄风三楚国,残月四更楼”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楚地的劲风与高楼上挂着的残月相映,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壮阔的氛围。诗人运用“雄风”和“残月”这两个意象,寓含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天外芙蓉剑,人间竹叶舟”一句,剑象征着锐利和坚韧,而竹叶舟则轻盈而飘摇,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内心既有坚定的信念,又对世事变化有着深沉的洞察。
最后两句“凉宵聊邂逅,不似梦中游”表达了诗人在这个清凉的秋夜偶遇的际遇,虽然现实中的感受不同于梦境中的理想状态,但仍不失为一种难得的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夜景色为背景,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人生际遇的独特感悟。
使君使敌前岁中,手为单于画吉凶。
敌人破胆不敢迕,即日归报明光宫。
汉家牧师三十六,水甘草丰马数足。
问谁虎臣司苑门,极望离宫皆苜蓿。
长河东来横冀州,雄雄大府森戈矛。
红旗照天军令肃,紫髯昂藏居上头。
将军威名动殊俗,天子今无北顾忧。
旧传冀土多良马,岁看北客输旃裘。
庙谋将新赤岸泽,强邻犹知博望侯。
使君家声仍世传,慷慨功名方壮年。
黄金如斗组丈二,富贵光华真谓贤。
长安少年侠自任,一生意气过人甚。
许身直以豪取名,快意那知武犯禁。
宝刀强弓千里马,风驰电射无敌者。
有时独醉倡楼春,一身歌舞兼百人。
休来著书吐胸臆,脱落章句嗤丘坟。
王侯愿交不可得,贵者虽贵犹埃尘。
君不见汉家云台画良将,高冠长剑森相向。
由来落拓尘土中,不妨论议岩廊上。
乃知功名为世贤,安知轻欺恶少年。
苏秦六国相,晚被谗慝名。
使有东郊田,安得留此声。
古今事可知,达人尽躬耕。
多君家事治,竭力从老农。
白水负郭田,百顷亩一钟。
耕亦勿卤莽,耘亦无灭裂。
秋成霜满畦,玉粒胜白雪。
我怀沮溺心,早晚从君游。
且当学林类,行歌复披裘。
十月西北风,肃肃天雨霜。
节物感人多,客子心内伤。
心伤鬒发变,引领望故乡。
故乡多乔木,丘垄生白杨。
柏叶自宜翠,草根今已黄。
旦思归阳陂,暮忆栖后冈。
况此佳辰朝,都邑事有常。
平明重城开,车马如飞翔。
贵贱同一丘,蒿艾连石羊。
恸哭朔风悲,一豁沉痛肠。
奈何守微禄,局促限一方。
隳官固非孝,捧檄固已狂。
黾俛聊自抑,涕流浩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