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得松为柄,粘来纸作衾。
山云娇老态,溪水有无心。
挂锡沉香树,安禅天竹林。
西来闲会取,空迹寄飞禽。
捉得松为柄,粘来纸作衾。
山云娇老态,溪水有无心。
挂锡沉香树,安禅天竹林。
西来闲会取,空迹寄飞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生活与修行场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捉得松为柄,粘来纸作衾。”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高僧利用自然之物,简朴而实用的生活方式。捉来的松木作为手杖,粘来的纸张制成被褥,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修行者超脱世俗的境界。
“山云娇老态,溪水有无心。”山间的云彩仿佛有着老者的慈祥与温柔,溪水则流淌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心境,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与生命,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妙画面。
“挂锡沉香树,安禅天竹林。”高僧在沉香树下挂上锡杖,静坐在天竹林中修行,这里的“挂锡”不仅指实际的动作,更象征着放下尘世的负担,专心于内心的修行。沉香树与天竹林,既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致,也是修行者内心世界的象征。
“西来闲会取,空迹寄飞禽。”最后一句表达了高僧的修行之道,即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生灵,如飞禽的自由翱翔,领悟到空寂与自由的真谛。西来,可能暗指佛法的传入,会取则是会集、领悟的意思,整个句子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深邃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僧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诗意渲染,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与自然和谐共处,内心宁静平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
愁云遮却望乡处,数日不上西南楼。
故人薄暮公事闲,玉壶美酒琥珀殷。
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
清论满朝阳,高才拜夕郎。
还从避马路,来接珥貂行。
宠就黄扉日,威回白简霜。
柏台迁鸟茂,兰署得人芳。
禁静钟初彻,更疏漏渐长。
晓河低武库,流火度文昌。
寓直恩徽重,乘秋藻翰扬。
暗投空欲报,下调不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