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夜危坐,纤月破新晴。
半落双银汉,平分列雉城。
香炉欹枕阔,小筑畏人成。
不尽凭阑意,微闻吹笛声。
高台夜危坐,纤月破新晴。
半落双银汉,平分列雉城。
香炉欹枕阔,小筑畏人成。
不尽凭阑意,微闻吹笛声。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高台上独坐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星空、香炉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首句“高台夜危坐”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暗示出一种孤高的情调。接着,“纤月破新晴”描绘了月光穿透云层,照亮夜空的景象,新晴之后的夜空显得格外宁静而清新。
“半落双银汉,平分列雉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亮比作落入银河的碎片,同时又与城墙相对照,营造出一种既广阔又深邃的空间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着对宇宙之大、人间之小的感慨。
“香炉欹枕阔,小筑畏人成”则转而描写个人的内心世界。香炉倾斜,似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小筑畏人成”则表达了诗人渴望独处,远离尘嚣的心愿。这两句通过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最后,“不尽凭阑意,微闻吹笛声”以听觉结束全诗,笛声的出现打破了之前的寂静,却也带来了更深的思考。这句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诗人内心情感的进一步想象。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绝景尘不到,暂游神已清。
云岫敛晴色,风桂含秋声。
自得泉石兴,谁贪轩冕荣。
巢由值兹室,必无箕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