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疑陆海驾涛来,宿瘴全经冷节开。
石径春光馀委曲,灌林人语隔崔嵬。
西临僰道孤鸢过,东向查城万马回。
心折杜陵应此际,乾坤何处更登台。
真疑陆海驾涛来,宿瘴全经冷节开。
石径春光馀委曲,灌林人语隔崔嵬。
西临僰道孤鸢过,东向查城万马回。
心折杜陵应此际,乾坤何处更登台。
这首诗描绘了关索岭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首句“真疑陆海驾涛来”以夸张的手法,将关索岭的云雾缭绕比作陆地上的海洋,波涛汹涌,营造出一种磅礴大气的氛围。接着,“宿瘴全经冷节开”则揭示了在寒冷季节里,原本沉闷的瘴气被逐渐驱散,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石径春光馀委曲,灌林人语隔崔嵬”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小径在春光中蜿蜒曲折,灌木丛中传来的人声,仿佛隔着高耸的山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接下来,“西临僰道孤鸢过,东向查城万马回”进一步扩展了视野,西望僰道,一只孤鹰飞过,东望查城,千军万马似乎在回旋,展现了关索岭的辽阔与雄伟。
最后,“心折杜陵应此际,乾坤何处更登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仿佛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在此刻也感到了心灵的震撼,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诗人不禁思考,在这浩瀚的天地之间,何处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登高之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关索岭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