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晃絮云,珠露湿兰坂。
籁爽拂轻舆,凌晨发上苑。
观禾兼玩山,玉泉喜不远。
秀色若相接,髻螺青宛宛。
清音朝膳罢,庭对王臣蹇。
侍史进章奏,卫士传餐饭。
治理得少暇,聊复登层巘。
松风涧壑鸣,萝烟衣袖满。
结此林泉心,何必猿鹤伴。
间树瞻精蓝,缘崖憩云馆。
俯眺一舒怀,䆉稏幕町疃。
西成差可望,稍慰愁春旱。
敢曰予诚通,允矣天恩亶。
金乌晃絮云,珠露湿兰坂。
籁爽拂轻舆,凌晨发上苑。
观禾兼玩山,玉泉喜不远。
秀色若相接,髻螺青宛宛。
清音朝膳罢,庭对王臣蹇。
侍史进章奏,卫士传餐饭。
治理得少暇,聊复登层巘。
松风涧壑鸣,萝烟衣袖满。
结此林泉心,何必猿鹤伴。
间树瞻精蓝,缘崖憩云馆。
俯眺一舒怀,䆉稏幕町疃。
西成差可望,稍慰愁春旱。
敢曰予诚通,允矣天恩亶。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玉泉山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首句“金乌晃絮云,珠露湿兰坂”以金乌(太阳)和絮云(轻柔的云朵)描绘出早晨的宁静与美丽,珠露(珍珠般的露水)沾湿了兰花的山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着,“籁爽拂轻舆,凌晨发上苑”描述了微风轻轻拂过轻便的车驾,清晨时分从皇家园林出发的情景。接下来的几句“观禾兼玩山,玉泉喜不远”则展现了诗人沿途欣赏庄稼与山景,对近在咫尺的玉泉山感到喜悦的心情。
“秀色若相接,髻螺青宛宛”描绘了山色与秀美的景致仿佛触手可及,如同女子的青螺发髻般婉转。随后,“清音朝膳罢,庭对王臣蹇”则写出了在享用完早餐后,庭院中面对着王室大臣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庄严而宁静的气氛。
“侍史进章奏,卫士传餐饭”描述了侍从呈递奏章,卫士传递食物的日常景象,体现了宫廷生活的秩序与和谐。接下来的“治理得少暇,聊复登层巘”表达了尽管政务繁忙,但偶尔也会登高远眺,寻求心灵的片刻宁静。
“松风涧壑鸣,萝烟衣袖满”描绘了松林间的风声与溪谷中的回响,以及弥漫在衣袖间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最后,“结此林泉心,何必猿鹤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认为无需猿鹤相伴,独自享受这份宁静就已足够。
“间树瞻精蓝,缘崖憩云馆”描述了在树木间远眺寺庙,在悬崖边歇息于云中的馆舍,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俯眺一舒怀,䆉稏幕町疃”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心情得到释放与舒展的感受。
“西成差可望,稍慰愁春旱”则提到对丰收的期待,稍微缓解了对春旱的忧虑。“敢曰予诚通,允矣天恩亶”则表达了诗人对上天恩赐的感激之情,不敢自夸通达,但确实感受到了上天的恩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忙碌政务之余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关心与责任感,以及对上天恩赐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