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客为谁,朱门处士稀。
唯修曾子行,不著老莱衣。
古寺随僧饭,空林共鸟归。
壶中驻年药,烧得献庭闱。
送客客为谁,朱门处士稀。
唯修曾子行,不著老莱衣。
古寺随僧饭,空林共鸟归。
壶中驻年药,烧得献庭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客人告别的情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状态的精细刻画,展现了古代士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开篇“送客客为谁,朱门处士稀”两句,设定了一个高贵而又偏僻的氛围,其中“朱门”象征着富贵之家,而“处士”则是那些选择隐居山林、不愿涉足仕途的人物。这里的客人,是值得主人如此重视的对象。
接下来的“唯修曾子行, 不著老莱衣”表明主客之间可能存在着精神上的相通或对某种理念的共同追求。“曾子行”指的是曾参的行为准则,而“不著老莱衣”则意味着拒绝世俗的诱惑和物质的纷扰,保持心灵的纯净。
“古寺随僧饭,空林共鸟归”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僧侣一同在古老庙宇中用餐,以及与自然界生命共同归宿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最后,“壶中驻年药,烧得献庭闱”两句,则通过对壶中长期保存的草药及其熏制过程的描写,隐喻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悟,以及对于生活细节的精致处理。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环境和行为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纯净的生活理念。
黄冠栖霞若栖木,朝与霞居暮霞宿。
阒无几榻只依霞,千顷霞光炫人目。
谓霞可栖仍可餐,讴吟咽嗽霞中间。
霞东煌铓上初旭,洞照肺腑如霞丹。
人疑尔真在霞上,尔托霞名聊自诳。
或疑或诳霞不知,霞尔是非皆幻妄。
嗟予久爱烟霞好,拟衣霞绡拾瑶草。
还寻钟吕蹑飞霞,同饮霞浆后天老。
翼翼高堂,有华其构。匪堂之华,惟以广寿。
寿之脩短,实出于天。何以广之,惟医之全。
六气所干,七情所触。沈痾危亡,厥寿斯促。
念兹短折,曷由济之。圣神立教,莫切于医。
猗欤韩氏,忠献之裔。世居姑苏,民受其惠。
惟公承之,荷国宠恩。典职从容,出入金门。
惟公之心,悯此抱疢。活人孔多,曾莫之靳。
公既逝矣,高堂犹存。匪公广之,有子有孙。
子孙绳绳,寿者益广。积此阴功,厥报斯享。
求公之德,实在斯堂。播之咏歌,永世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