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宇初无好事名,君来殊欲称高情。
诛茅治屋忘多施,洗竹疏泉得二清。
苦任雪霜凌劲节,静和风月泻寒声。
因知嘉号非虚美,翠拥流环岂易并。
禅宇初无好事名,君来殊欲称高情。
诛茅治屋忘多施,洗竹疏泉得二清。
苦任雪霜凌劲节,静和风月泻寒声。
因知嘉号非虚美,翠拥流环岂易并。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题王荀龙郎中长兴院新葺双清堂》,通过描绘新建的双清堂周围环境的清雅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首联“禅宇初无好事名,君来殊欲称高情。”开篇点明了双清堂所在之地原本并不以“好事”闻名,但王荀龙郎中的到来却赋予了这里一种高尚的情趣。这里的“高情”不仅指王荀龙郎中个人的高雅情操,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高雅情操的赞赏。
颔联“诛茅治屋忘多施,洗竹疏泉得二清。”描述了建造双清堂的过程。诗人并未强调物质上的奢华投入,而是注重于环境的自然与清幽,通过“洗竹疏泉”使得环境更加清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颈联“苦任雪霜凌劲节,静和风月泻寒声。”进一步描绘了双清堂周围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象。无论是严冬的雪霜还是夏日的风月,都成为了自然界的乐章,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宁静和谐的氛围。
尾联“因知嘉号非虚美,翠拥流环岂易并。”总结了对双清堂的评价。诗人认为给予双清堂“嘉号”的美誉并非空洞的赞美,而是实至名归。这里的“翠拥流环”既是对双清堂周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双清堂本身美好品质的高度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双清堂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王荀龙郎中高尚情操的敬仰。
朝发一钱渡,暮宿三江潮。
涂山有禅伯,饮我松间瓢。
遂登福勋庙,还憩汪罔桥。
涂翁不可诘,夜附山鬼妖。
载吊漆姓人,负恶忍兜苗。
既怀弯弓逆,可徒坐不朝。
逆名不可训,姑以后至枭。
涧硔洗遗骨,白日连山椒。
京城五都会,卓锥争比闾。
朱楼矗隘址,绣甍夹通衢。
洒削飨列鼎,贩脂来驷车。
东家见妖丽,西舍闻笙竽。
劬劬农家子,住在三家墟。
一日出京市,归不把犁锄。
千金卖恒产,买屋京城居。
京城岂不美,咄嗟异荣枯。
货殖非吾法,守望非吾徒。
仰屋视门傅,壁立甔无储。
却归卜丘首,邻里相揶揄。
嗟嗟食田子,食技汝不如。
食田可久业,圣主方捐租。
今日当假我,县守初出郭。
出郭到谁家,田父有新约。
桑阴抽扊扅,石畸渡略彴。
田父喜我来,酾酒出杯杓。
招来道上氓,卖刀买黄犊。
水南架鱼梁,水北筑稻屋。
十分麦上场,两番蚕上箔。
永愿吏不妖,重愿岁不恶。
呼妇杀黄鸡,重话田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