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暑薰天,不减冰寒。涸阴凝地,讵累火燃。
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
口嗅不如鼻,耳视不如目。
车毂虽三围,讵可长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明有所弗睹,聪有所弗听。
验显微可包,示近远可度。
多难由多易,寡信由轻诺。一日二日,厥有万几。
忧之如舜,呜呼谁欺。
虐暑薰天,不减冰寒。涸阴凝地,讵累火燃。
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
口嗅不如鼻,耳视不如目。
车毂虽三围,讵可长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明有所弗睹,聪有所弗听。
验显微可包,示近远可度。
多难由多易,寡信由轻诺。一日二日,厥有万几。
忧之如舜,呜呼谁欺。
此诗《杂言》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其内容深邃,寓意丰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首句“虐暑薰天,不减冰寒”以酷热与严寒对比,象征人生的极端境遇,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内心应保持冷静与坚韧。接下来“涸阴凝地,讵累火燃”则以干旱与烈火相映衬,强调即使在极端困难中,也应保持自我,不受外界影响。
“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表达了对自然与人为因素的辩证看法,指出接受自然的损失相对容易,而接受他人的恩惠却往往不易。接着“口嗅不如鼻,耳视不如目”通过感官比喻,强调直接体验的重要性,认为亲自感受比间接获取更为真实。
“车毂虽三围,讵可长不足”以车轮为喻,说明资源有限,不应无止境地追求。紧接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阐述了事物的相对性,每种事物都有其优点和局限。随后“明有所弗睹,聪有所弗听”提醒人们,尽管感官强大,仍存在无法感知的事物。
“验显微可包,示近远可度”强调了观察与理解的广泛性和深入性,无论事物大小或远近,都能被认知与衡量。最后,“多难由多易,寡信由轻诺”揭示了困难与机遇之间的关系,以及诚信的重要性。全诗以“一日二日,厥有万几。忧之如舜,呜呼谁欺”结束,表达了对时间紧迫感的认识,以及对领导者责任的深切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自然、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展现了作者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半刺威仪重,典客声名高。
徵贤下梁榻,问俗见干旄。
翠舄晨双去,瑶琴夜一操。
祇应今仲蔚,穷巷又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