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里。目为一溪烟水。隐隐人家疏树底。
渡头灯火起。风弄远汀蒲苇。香冷虚堂窗几。
陡觉夜凉侵翠被。好怀今有几。
秋雨里。目为一溪烟水。隐隐人家疏树底。
渡头灯火起。风弄远汀蒲苇。香冷虚堂窗几。
陡觉夜凉侵翠被。好怀今有几。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邵亨贞的《谒金门·秋望》描绘了一幅秋雨中的静谧景象。"秋雨里。目为一溪烟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秋雨中的景色化作眼前的一片迷蒙烟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淡淡的雾气笼罩,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
"隐隐人家疏树底。渡头灯火起",远处的人家和稀疏的树木在雨中若隐若现,而渡口处的灯火则点亮了这幽暗的角落,透露出一丝人间烟火的气息。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展现出秋夜的寂寥与温暖并存。
"风弄远汀蒲苇。香冷虚堂窗几",微风吹过,远处的河洲上蒲苇摇曳,带给人清凉的感觉。而室内,虚堂空荡,只有冷香飘过,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秋夜的寂静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最后,"陡觉夜凉侵翠被。好怀今有几",诗人突然感到夜间的凉意穿透了翠色的被褥,触动了他的内心。他不禁问自己,在这样的秋夜,还有多少情怀可以寄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深思索。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秋雨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情感的独特感悟,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意境。
韦韝毳幕禦风雨,那识上栋及下宇。
天津啼鸟风自南,荒略渐开知室处。
远漠仍少近塞多,居然村落连冈阿。
肉食酪浆易旧俗,刀耕火种期嘉禾。
贫民无业利迁徙,山田易艺资生理。
苟勤耕凿戒潢池,到处孰非吾赤子。
遐想明季非承平,畏胡不已畏板升。
帑饷未逮持戟士,边将邀功犹请兵。
邱富赵全资敌用,烽火连营蹙提封。
惟因日引以月长,安在驭轻而居重。
板升今日犹昔年,阡陌滋辟皆良田。
诸部左右属櫜鞬,黎民瞻就跸路边。
诘戎咨穑恺泽宣,慎兹大宝万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