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短书歌》
《寄短书歌》全文
唐 / 李群玉   形式: 古风

骨肉萍蓬各天末,十度附书九不达。

孤台冷眼无来人,楚水秦天莽空阔。

翔雁横秋过洞庭,西风落日浪峥嵘。

三年音信凝颦外,一曲哀歌白发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uǎnshū
táng / qún

ròupíngpéngtiānshíshūjiǔ
táilěngyǎnláirén

chǔshuǐqíntiānmǎngkōngkuò
xiángyànhéngqiūguòdòngtíng西fēngluòlàngzhēngróng

sānniányīnxìnníngpínwàiāibáishēng

注释
骨肉:亲人。
萍蓬:比喻漂泊不定。
天末:天边。
十度:十次。
附书:寄信。
孤台:孤独的高台。
冷眼:冷漠的目光。
楚水秦天:泛指遥远的地方。
莽空阔:辽阔而荒芜。
翔雁:飞翔的大雁。
洞庭:洞庭湖。
西风:秋风。
峥嵘:形容波涛汹涌。
三年:多年。
音信:消息。
凝颦:皱着眉头思念。
白发生:头发变白。
翻译
亲朋好友各自分散在天涯海角,我十次寄出的信有九次未能送达。
我独自站在孤台上,目光冷峻,没有访客,楚水秦天广阔而荒凉。
秋天的大雁飞过洞庭湖上,西风中夕阳下的波涛汹涌起伏。
三年的音讯只在皱眉的思念之外,一首悲歌使我白发丛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名为《寄短书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孤独感。

"骨肉萍蓬各天末,十度附书九不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亲人之间的距离,如同骨肉分离的萍蓬草各自漂泊在天涯,而即便是寄送书信,也有十次中只有九次无法到达。这强烈地描绘出通信不便的时代背景和内心的渴望。

"孤台冷眼无来人,楚水秦天莽空阔。"

这里的“孤台”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而“楚水秦天”的描述则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空间的辽阔感。

"翔雁横秋过洞庭,西风落日浪峥嵘。"

这两句通过描写大自然景象—飞鸟、秋天、洞庭湖、西风和落日,传达了一种萧瑟与苍凉的氛围,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清感受。

"三年音信凝颦外,一曲哀歌白发生。"

诗人提及三年的时间,这是非常长的离别时光,使得诗人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一曲哀歌"则表达了诗人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悲伤与哀怨,"白发生"可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李群玉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思念之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通信不便所带来的隔绝感与孤独感。

作者介绍
李群玉

李群玉
朝代:唐   字:文山   籍贯:唐代澧州   生辰:808~862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
猜你喜欢

泛舟城南二首·其二

风逆湍声急,云酣雨气豪。

川蜺垂饮近,江鹤去飞高。

洗藕还馀味,操舟未觉劳。

蒹葭弥极望,秋意晚骚骚。

(0)

有怀北归

江汉不宜秋,羁人北望愁。

帝乡从此去,楚水正东流。

竟日悲鶗鴂,长歌倚蒯缑。

天边两黄鹄,那肯为人留。

(0)

挽杜祁公太师二首·其二

赤舄三师贵,诸公百里封。

旧勋兼注意,馀事寄明农。

哀动襄阳市,悲残郑国舂。

空馀灵寿赐,无复见临雍。

(0)

嘉祐大行皇帝挽诗十首·其一

七月期先远,三泉异卜征。

悲忧同轨事,遏密兆人情。

晚出苍龙驾,真游白玉京。

称天腾茂实,厚德始能名。

(0)

挽西京左藏使石太保二首·其一

勇掷诸生笔,终乘使者车。

家声唯孝谨,将略亦诗书。

鹤发遗荣始,泷冈卜兆初。

谬承公叔荐,曾未撇衣裾。

(0)

次韵和黄朝议·其一

下武新周烈,讴歌属禹谟。

恭闻始元诏,远绍帝轩图。

山海无加赋,戎胡遂息徒。

英风逾草偃,俯仰逮樵苏。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