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湖阻去路,数郡付波臣。
吾民嗟非鱼,昏垫遭苦辛。
朅力疏伊河,归壑得所循。
洪流为杀势,涸壤可耕耘。
借谷课力田,岁计惟在春。
嘉种既已布,所赖膏雨频。
朝来擘奏书,彻犁幸被均。
高下芃良苗,芊芊总怀新。
额手藉庆慰,灾馀稍济屯。
更因忆豫郊,一例庶沾仁。
微湖阻去路,数郡付波臣。
吾民嗟非鱼,昏垫遭苦辛。
朅力疏伊河,归壑得所循。
洪流为杀势,涸壤可耕耘。
借谷课力田,岁计惟在春。
嘉种既已布,所赖膏雨频。
朝来擘奏书,彻犁幸被均。
高下芃良苗,芊芊总怀新。
额手藉庆慰,灾馀稍济屯。
更因忆豫郊,一例庶沾仁。
此诗描绘了山东巡抚在面对洪水灾害后,通过疏浚河流,引导洪流回归正轨,使得土地得以恢复耕作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农民在灾后得到及时援助的欣慰之情,并且希望这种援助能遍及整个地区,体现了一种普施仁政的思想。
首句“微湖阻去路,数郡付波臣”描述了洪水泛滥,湖泊阻断道路,多个郡县受灾的情景。“吾民嗟非鱼,昏垫遭苦辛”则表达了百姓在洪水中的苦难和无奈。“朅力疏伊河,归壑得所循”写出了通过疏浚河流,洪水得以回归正流,恢复正常循环的过程。“洪流为杀势,涸壤可耕耘”强调了洪水虽凶猛,但经过治理后,土地可以再次进行农耕。
接着,“借谷课力田,岁计惟在春”点明了灾后农民依靠借来的粮食和努力耕作,期待春天带来丰收。“嘉种既已布,所赖膏雨频”描述了播种之后,期盼频繁的甘霖滋润大地。“朝来擘奏书,彻犁幸被均”表现了官员们在得知降雨消息后的喜悦,以及确保耕作资源公平分配的决心。“高下芃良苗,芊芊总怀新”描绘了农田中茁壮成长的庄稼,充满生机与希望。“额手藉庆慰,灾馀稍济屯”表达了人们在灾后得到帮助后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更因忆豫郊,一例庶沾仁”则寄托了诗人希望这种仁政能惠及更广泛的地区,体现了一种普遍关怀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灾后重建的艰辛与希望,以及官民之间的互助与共济精神,体现了清代社会对于农业生产和民生福祉的重视。
凤不出丹穴,姬孔叹且思。
忽来乃为时,不计身安危。
采色炫世眼,鸣声漏天机。
高梧寄孤巢,俯仰反自悲。
矧复鴳雀俦,妒喘如筒吹。
我知盛名下,忧惙甚井眉。
宠辱更事耳,何异秦晋饥。
生身等世间,宁免相贷资。
公乎岂人谋,天特相兹时。
奈何不自量,径欲力撼之。
如我实助喜,良是昔所期。
蜀笺冰不如,忽枉洒兰辞。
三复重太息,无术可肉飞。
要看笔如椽,涂改生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