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其一赋松菊堂》
《水调歌头·其一赋松菊堂》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

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

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

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水潺湲,云澒洞,石巃嵷。

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

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

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其一》中的片段,主要描绘了诗人对陶渊明爱菊种松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赏。开头两句“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直接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敬仰。接下来,诗人想象千年来这种简朴高洁的风味仍然保留在山中,自己仿佛能亲手翻阅《离骚》,享受采摘菊花为食的田园乐趣,清晨的霜华更增添了清冷的意境。

“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一句,以松菊的洁白和繁多比喻其坚韧与高洁,犹如无数芙蓉盛开,形象生动。接着,诗人描述了流水潺潺、白云深邃、山石峻峭的自然景色,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的认同,通过弹奏素琴、品饮浊酒来邀请朋友共享这份清雅。最后,诗人感叹大自然的变幻无穷,山峰随着视角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正是诗歌创作中的“活法”,即通过灵活运用语言,使作品富有动态感和新鲜意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融合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赞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感悟,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而又细腻的词风。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送朱彦文通直从庆阳辟命

洛阳之人秀眉宇,束发从军心自许。

南彻梁江西瀚海,万里相从旧宾主。

庆州之险山作城,青冈路狭如斗鼠。

我尝与君驰大漠,夜掘黄沙枕冰土。

君今重行计安出,羽檄搀枪待君处。

去年天狗堕地鸣,今年拟破灵盐城。

男儿鞍马是常事,髀肉消尽须重生。

况君到日春风发,行云夜闭沙场月。

战马沾泥不用嫌,功成便浴雠人血。

君不见高平范公庆历时,往筑大顺人不知。

千金散士得死力,横山可取犹提携。

至今塞下呼老子,关中使者公之儿。

当年议奏千万语,攻守二策真可师。

勿云近事不足道,狄青之辈为偏裨。

(0)

熙州蒋颖叔侍郎席上

仗钺出金门,投壶开玉帐。

高秋沸箫鼓,万叠环青嶂。

白云衬湖底,舟行若天上。

绝胜后将军,峡中惟四望。

(0)

次韵辉卿感春·其三

闻说群芳初满园,未能寻赏恨参天。

风豪雨横伤莺蝶,酒冷诗荒负管弦。

屐齿有时临藓径,马头何日破晴烟。

谁何赠我宽怀语,每道新年似旧年。

(0)

高赋亭二首·其一

耳外蜩螗响切才,眼前冈麓秀环回。

曦光堕地收风尽,云脚遮山送雨来。

长恐易成多事恨,可怜难见绝尘才。

何由上得昆崙顶,试使烦襟磊落开。

(0)

出蔡州

奉天桥下水汤汤,桥上征人破晓光。

秋色稍能禁暑气,客愁终欲害离肠。

遭逢未入千年会,穷苦犹为此日忙。

笑杀壶公祠畔路,又随尘土过仙乡。

(0)

寄微之

末俗矜乡举,先生尚滞淹。

门人能颂述,群小或憎嫌。

旧学时方用,新书日以添。

阴霾虽拍拍,会解见圆蟾。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