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芙蓉无一枝,今年万朵压枝低。
半红半白花都闹,非短非长树斩齐。
临水酽妆新雨后,出墙背面晓风西。
春英笑杀秋英淡,祗恐秾于桃李蹊。
两岁芙蓉无一枝,今年万朵压枝低。
半红半白花都闹,非短非长树斩齐。
临水酽妆新雨后,出墙背面晓风西。
春英笑杀秋英淡,祗恐秾于桃李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春景象,芙蓉花开满枝头,色彩鲜明,半红半白,让人难以分辨哪些是短枝哪些是长枝,因为它们都被繁茂的花朵所遮盖。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
芙蓉花在雨后更加鲜艳,它们依水而生,仿佛在新雨过后的清晨,接受着西风的轻拂。诗人通过对芙蓉的描写,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力和美丽的赞赏,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不随波逐流的情怀。
春英笑杀秋英淡,这一句则是用来形容春天与秋天植物的不同姿态。春日里的芙蓉笑靥如花,生机勃勃,而秋日则是淡雅若水,但都是那么引人入胜。最后一句“祗恐秾于桃李蹊”,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分追求物质享乐的担忧,担心自己会像一般人一样沉迷于世俗的诱惑中不能自拔。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鲜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美与生命力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小队从容晓出城,无边光景逐人行。
春明门外鸾声动,长乐坡前马足轻。
清渭水光遥入望,终南山色近相迎。
林边吠客谁家犬,柳外呼人是处莺。
极目云烟春淡薄,满前石子路峥嵘。
山翁争迓车舆过,村妇咸惊鼓吹鸣。
茅屋炊烟桑叶暗,河桥酒幔杏花明。
行厨内竖供茶茗,小寺痴僧进菜羹。
千载风流馀故事,一时宾从总含英。
游观肯惜花前醉,倡和多於马上成。
兴尽归来天未晚,无劳灯火候麾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