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国还乡路,南人北客心。
鬓毛霜欲满,时序夏初临。
宿雨风尘净,遥山紫翠深。
苏门精舍近,怅望负幽寻。
望国还乡路,南人北客心。
鬓毛霜欲满,时序夏初临。
宿雨风尘净,遥山紫翠深。
苏门精舍近,怅望负幽寻。
这首明代诗人陆深的《新乡道中》描绘了旅人归乡之路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望国还乡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踏上归途的期待。接着,“南人北客心”暗示了诗人或许是个在外漂泊的南方人,此刻踏上北方的土地,心中充满异乡之感。
“鬓毛霜欲满”运用比喻,暗示诗人年华渐老,岁月在白发上留下了痕迹,流露出时光荏苒的感慨。“时序夏初临”点明了季节,虽是初夏,但旅途中的诗人却因思乡之情而忽略了盎然生机。
“宿雨风尘净”描绘了雨后清新宜人的环境,风尘洗净,为归途增添了宁静与舒适。然而,“遥山紫翠深”又以深远的青山紫翠色,勾起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怀念,更显其思乡之深。
最后两句“苏门精舍近,怅望负幽寻”,诗人提到苏门精舍,可能是指一处他曾向往或熟悉的禅寺或学舍,临近了却未能亲自探访,流露出一种遗憾和失落的情绪,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未能实现的幽静探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以及对故乡和理想生活的深深眷恋。
山叶傍崖赤,千峰秋色多。
夜泉发清响,寒渚生微波。
稍见沙上月,归人争渡河。
何事成迁客,思归不见乡。
游吴经万里,吊屈向三湘。
水与荆巫接,山通鄢郢长。
名羞黄绶系,身是白眉郎。
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
忧来沽楚酒,老鬓莫凝霜。
伊水摇镜光,纤鳞如不隔。
千龛道傍古,一鸟沙上白。
何事还山云,能留向城客。
日暮下山来,千山暮钟发。
不知波上棹,还弄山中月。
伊水连白云,东南远明灭。
朝无寒士达,家在旧山贫。
相送天涯里,怜君更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