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者未必贵,贵者或不清。
胡为贵池内,却有清溪名。
清贵两俱足,造物如有情。
溪有夷屈风,池非赵孟荣。
三秋冷浸月,十里光涵城。
真可弄兹水,更堪濯吾缨。
天亦知我意,故令居水精。
水精岂吾居,龙湫老馀生。
满壁画清溪,坐觉名利轻。
清者未必贵,贵者或不清。
胡为贵池内,却有清溪名。
清贵两俱足,造物如有情。
溪有夷屈风,池非赵孟荣。
三秋冷浸月,十里光涵城。
真可弄兹水,更堪濯吾缨。
天亦知我意,故令居水精。
水精岂吾居,龙湫老馀生。
满壁画清溪,坐觉名利轻。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泛清溪》。诗中描绘了对清溪之美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在清溪旁居住的宁静与超脱世俗的意境。
首句“清者未必贵,贵者或不清”表达了对事物价值的辩证思考,指出并非所有清雅的事物都高贵,而有些看似不那么清雅的事物可能蕴含着更高的价值。接着,“胡为贵池内,却有清溪名”则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对“清溪”的独特命名,暗示其非凡之处。
“清贵两俱足,造物如有情”进一步强调了清溪不仅环境清幽,且蕴含着自然界的深情厚意。接下来的几句“溪有夷屈风,池非赵孟荣”,通过对比溪流和池塘的不同特点,展现了清溪的独特魅力。
“三秋冷浸月,十里光涵城”描绘了清溪在秋季夜晚的美丽景象,月光倒映在溪水中,照亮了整个城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真可弄兹水,更堪濯吾缨”表达了诗人对清溪的喜爱之情,愿意在此游玩、洗涤心灵。
“天亦知我意,故令居水精”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仿佛天意安排他居住在如此清澈透明的环境中。“水精岂吾居,龙湫老馀生”暗示诗人虽身处清溪,但内心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最后,“满壁画清溪,坐觉名利轻”点明了诗人通过与清溪的接触,心灵得到了净化,对名利的追求变得淡薄,达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清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平静与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