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分春色上银台,小草梢头吐烬煤。
丹萼擎烟深夜结,朱蕤喷火背阳开。
吟窗对酒分诗罢,旅馆敲棋待客来。
愿得东君膏泽满,芳心一点不成灰。
谁分春色上银台,小草梢头吐烬煤。
丹萼擎烟深夜结,朱蕤喷火背阳开。
吟窗对酒分诗罢,旅馆敲棋待客来。
愿得东君膏泽满,芳心一点不成灰。
这首元代诗人谢宗可的《灯花》描绘了春天悄然降临的情景。首句“谁分春色上银台”,以奇特的视角,将春色赋予了象征朝廷的银台,暗示春意渐浓。接下来,“小草梢头吐烬煤”形象地写出冬去春来,草木复苏,灯花犹如新生命的萌芽,从灰烬中绽放。
“丹萼擎烟深夜结,朱蕤喷火背阳开”两句,通过“丹萼”和“朱蕤”的色彩对比,生动描绘了灯花如花朵般在深夜中绽放,即使背向阳光也能点燃希望。诗人借灯花的形象,寄寓了坚韧不屈的精神。
“吟窗对酒分诗罢,旅馆敲棋待客来”则描绘了诗人在窗前饮酒赋诗,或是与友人旅馆对弈,等待客人的场景,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最后,“愿得东君膏泽满,芳心一点不成灰”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满溢的期盼,希望灯花能沐浴春雨,生机盎然,永不凋零。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灯花为载体,寓言人生,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