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住来久,山深不置门。
草生垂井口,花发接篱根。
入院将雏鸟,攀萝抱子猿。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茅屋住来久,山深不置门。
草生垂井口,花发接篱根。
入院将雏鸟,攀萝抱子猿。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诗人在茅屋中久住,远离尘嚣,与世隔绝。山深而门未设,是一种对外界的拒绝与屏蔽。草长及井口,花缠篱根,都显示出一片自然、宁静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雏鸟入院,也不过是在寻觅食物,而攀萝抱子猿,则更添几分野趣和生动。
诗中的"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桃源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处仙境,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里借用“桃源”来形容诗人居住之地,是对那里的风光给予极高的赞誉,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对心灵家园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崥岫款崇崖,派别朝洪河。
兔园文雅盛,章台冠盖多。
渊襟眷睿岳,燮赞动氓歌。
顾影惭騑服,载笔旅江沱。
缟衣分可献,琴言暧已和。
青皋向还色,春润视生波。
岩垂变好鸟,松上改陈萝。
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
愿缉吴山杜,宁袂楚池荷。
清风岂孤劭,功遂怀曾阿。
勿药良有畅,荏苒芳未过。
幸留清尊味,言藉故田莎。
匡赞之士或从渔钓,云雨之才乍叹幽谷。
寻芳者追深径之兰,识韵者探穷山之竹。
克明其德贡以三事,树之风声言于九牧。
协用五纪风若从事,农用八政甘作其谷。
殊风共轨见之周南,异亩同颖闻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无胥怨,天覆云油滋焉渗漉。
幸无谢上古之淳人,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凤吹临伊水,时驾出河梁。
野燎村田黑,江秋岸荻黄。
隔城闻上鼓,回舟隐去樯。
神襟爱远别,流睇极清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