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和所作的偈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教世界的想象与探索。首句"一二三四五六"看似随意,实则可能象征着世间万物的轮回或无常,接下来的"碧眼胡僧数不足"描绘了异域僧人的形象,暗示佛法的广博无边。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佛法传播的范围扩展至大海彼岸的新罗和神秘的天竺,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佛法超越地域的影响力。"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则指向了印度的佛教圣地——补陀落伽山,观音菩萨是慈悲的象征,诗人借此寻求智慧和指引。
最后两句"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普贤菩萨是佛教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笑声寓示着对修行者的肯定和对解脱的喜悦。"秋水深"则象征着深邃的佛法境界,诗人似乎在感叹修行之路的深远与不易,但又充满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富有想象力的场景和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世界和修行道路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主人爱竹真成癖,门阶户席俱寒碧。
小轩故为剪重阑,舍下从教笋穿壁。
欣然远致数君子,相对青青好颜色。
公庭无事白日长,寒影参差乱书帙。
君家将相山西种,世世剖符门列戟。
图形未肯上凌烟,却扫何为清一室。
胸中定有不凡处,对客何妨仍蜡屐。
明年新笋拂云长,夏簟琅玕足留客。
三士高谈常绝席,不数汉庭人九尺。
雪中忽到剡溪行,狂饮学髡俱一石。
不教彭宣到后堂,只供爽气干陵冈。
忍寒排闼计大误,夫子莫悔不得将。
夜归过我天正黑,灯影照坐如僧房。
峨冠切云服亦奇,胜游何不早遣知。
风花瞥眼同一霎,欲追此欢将奈若。
人间何往不自适,陵生且复为陵舄。
百川赴东海,如走万国朝。
横岫列嵩岱,众山失岧峣。
吾道岂不尊,凛然干云霄。
斯文有盟主,坐制狂澜漂。
天实相我公,高卧不知招。
手持文章柄,烂若北斗标。
末学病多歧,寝令世俗浇。
申商日充塞,仁义愈寂寥。
造物真有意,俾公以后凋。
群邪终放郑,正始会闻韶。
过也匪私祝,彼苍自昭昭。
后生方有托,未用忧箪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