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月华寺》
《游月华寺》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古风

跋陀坛边悬表志,留下菩提真种子。

百七十年似弹指,袈裟罩却坟前垒。

谁将一滴遍河沙,二叶依然结五蕊。

至今人饮曹溪沚,尽是吾师功德水。

石龛閟骨一千祀,劫火烧空永不燬。

有口无言坐堆堆,落叶归恨水见底。

瓦澄如漆绛罗委,行人瞻拜泪瀰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月华寺的历史与庄严氛围,以及对先师的崇敬之情。诗中以“跋陀坛边悬表志”开篇,象征着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积淀。接着,“留下菩提真种子”一句,寓意着佛法的精髓如同种子般播撒,孕育出深厚的信仰根基。

“百七十年似弹指”,时间的流逝被比喻为轻轻一挥,强调了月华寺悠久的历史。而“袈裟罩却坟前垒”则表达了对先师的纪念与尊敬,袈裟覆盖坟墓,象征着对逝去先师的缅怀与守护。

“谁将一滴遍河沙,二叶依然结五蕊”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佛法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即使是最微小的种子也能在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五彩的花朵。

“至今人饮曹溪沚,尽是吾师功德水”则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滋养与教诲,如同甘甜的泉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传递着智慧与慈悲的力量。

“石龛閟骨一千祀,劫火烧空永不燬”描绘了寺庙内石龛中先师遗骨的永恒存在,即使历经千年的沧桑与劫难,其精神与教诲依旧不灭。

“有口无言坐堆堆,落叶归恨水见底”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先师虽已离世,但其智慧与教诲如同深邃的湖水,能够洞察人心,引发深思。

最后,“瓦澄如漆绛罗委,行人瞻拜泪瀰瀰”描绘了寺庙内的庄严景象与信徒们的虔诚之心,瓦片如同深色的丝绸铺陈,行人前来瞻仰,泪水涟涟,表达着对先师的深深敬仰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华寺及其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对先师的崇高敬意,同时也传达了佛法对于人心灵的深刻影响与启迪。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正德二年元日日食

正德二年春,正月上元日。

太阳行近西,圆光渐亏蚀。

初惊月上弦,复讶晦还魄。

天道虽云幽,人事讵为得。

曾是妾乘夫,曾是臣抗极。

曾是佞倖昌,曾是蛮夷猾。

曾是我谏官,匡救乏忠赤。

曾是太史氏,美恶失真实。

曾是心膂病,调燮未有力。

曾是股肱惰,依违怠若职。

曾是执法偏,冤枉无与直。

曾是支度费,箕敛事掊尅。

曾是土木兴,居者未有室。

曾是干戈縻,行者未得息。

曾是风俗颓,教化未扶植。

曾是纲纪沦,激扬未严密。

曾是正直疏,鸣凤多摈斥。

曾是谗邪显,燕石作圭璧。

曾是牧伯轻,承宣亦壅塞。

曾是郡令虚,孤寡不遑恤。

百度苟无愆,群沴何能入。

挝鼓徒尔喧,大书宜直笔。

所以我作歌,反己先自责。

告尔百君子,秉心同汲汲。

(0)

哭黄后峰大理次伍松月韵四首·其一

胡然一别永分歧,野哭惊闻九九时。

岂信孤忠无禄食,祇存遗直有人思。

莆阳木萎乡贤梦,燕市乌号客路輀。

拭袂酸心徒挂剑,知音何处问钟期。

(0)

送吴白楼转礼部侍郎回京

清朝新政简英才,三十年劳亦异哉。

翰苑文章名独步,春官仪礼手亲裁。

雨馀水阔鲲南起,霜后风高雁北回。

我昔与君同馆学,送君还上凤凰台。

(0)

曲江楼在荆州府学前城头乃张子寿唐相所游之地

曲江原是吾乡邑,何事荆州有此楼。

祇为道随伊吕进,不辞身向郢都游。

波连江汉云横晓,野入齐梁雁度秋。

珍重晦翁曾有记,今人常望古城头。

(0)

同李容正夏景升谒包孝肃祠次马紫崖学士韵祠在庐州城外濠中

谁凿天河露玉盘,登临却在画中看。

高祠隐映丹青像,正笏分明谏诤官。

海鹤九霄摩翮劲,岩松千仞挺霜寒。

河清欲见非容易,争似逢公一笑难。

(0)

文渊阁前芍药数本甚盛次韵二首·其一

晴云天外阁轻阴,紫禁沉沉路转深。

嫩叶当阶翻翠幄,秾花向日露丹心。

玉盂异色偏承宠,金鼎调时不费寻。

从此翰林添故事,倚栏终日伴闲吟。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