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西北古招提,十载长安梦不迷。
我正凭阑送归目,君来卓锡话留题。
邯郸枕里三生速,瀛海天南一雁低。
幽径小轩何日到,碧流长绕画廊西。
鹤城西北古招提,十载长安梦不迷。
我正凭阑送归目,君来卓锡话留题。
邯郸枕里三生速,瀛海天南一雁低。
幽径小轩何日到,碧流长绕画廊西。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送僧还妙严己未斋居泰鲁山僧舍作》描绘了一幅送别僧人归山的场景。首句“鹤城西北古招提”点出僧人所在的妙严寺位于偏远之地,而诗人曾在京城长安有过十年的回忆,但对佛法的追求使他并未迷失方向。"我正凭阑送归目"表达了诗人此刻正站在栏杆边,深情地目送僧人离去。
“君来卓锡话留题”中的“卓锡”是指僧人杖锡出行,此处暗示了僧人的修行生活和他们的对话交流。接下来的“邯郸枕里三生速,瀛海天南一雁低”运用了典故,以“邯郸梦”象征短暂的人生和佛法的超脱,以及僧人如孤雁南飞,向着大海尽头的修行之路。
最后两句“幽径小轩何日到,碧流长绕画廊西”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归宿处的向往,那里的幽静小径和碧水长廊,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也寓含着对僧人修行生活的祝福与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僧人的敬仰与祝福,也有对自己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佛教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