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午空山人悄然,清风石榻当窗眠。
老松水鹳护巢立,暖涨溪鱼游藻牵。
去去几家台岭下,亭亭僧舍古岩边。
摩挲睡眼啜新茗,不数何曾食万钱。
日午空山人悄然,清风石榻当窗眠。
老松水鹳护巢立,暖涨溪鱼游藻牵。
去去几家台岭下,亭亭僧舍古岩边。
摩挲睡眼啜新茗,不数何曾食万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中昼眠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午后山林的静谧与和谐。首句“日午空山人悄然”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深邃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只有阳光穿透林间,洒在大地上,带来一丝温暖与光明。
接着,“清风石榻当窗眠”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具体的情境之中。清风拂面,石榻置于窗前,主人公似乎已沉浸于自然的怀抱,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舒适。这样的画面,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其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老松水鹳护巢立,暖涨溪鱼游藻牵”两句,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老松树与水鹳共同守护着它们的家园,一动一静之间,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共存的美好。而溪水中游动的鱼儿,仿佛也在享受着春日的暖阳,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后半部分,“去去几家台岭下,亭亭僧舍古岩边”描绘了远处的景色,几户人家隐匿于台岭之下,古老的僧舍矗立在岩石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更添了几分禅意与宁静。这种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让人心生向往。
最后,“摩挲睡眼啜新茗,不数何曾食万钱”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满足。通过品茗这一日常小事,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珍惜当下、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这不仅仅是对物质财富的否定,更是对精神富足、心灵平静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昼眠》诗通过对山中昼眠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