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寺松杉双鹤鸣,一时尘虑顿能清。
风来竹院秋先到,雨过香台暑渐平。
树里棋枰淹客坐,花间经卷傍僧行。
浮沉世事应难定,骈住空门任此生。
入寺松杉双鹤鸣,一时尘虑顿能清。
风来竹院秋先到,雨过香台暑渐平。
树里棋枰淹客坐,花间经卷傍僧行。
浮沉世事应难定,骈住空门任此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善果寺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和谐。首句“入寺松杉双鹤鸣”以鹤鸣衬托出寺庙的幽静,仿佛是自然界的灵性在此汇聚,为读者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下来,“一时尘虑顿能清”直接点明了寺庙环境对人心的净化作用,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洗涤。
“风来竹院秋先到,雨过香台暑渐平”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和天气变化,暗示了寺庙中时间的流逝和平静的生活节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树里棋枰淹客坐,花间经卷傍僧行”描绘了寺庙内的日常景象,棋盘和经卷分别代表了文雅和修行,而“淹客坐”和“傍僧行”则体现了僧侣与访客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寺庙作为精神寄托之地的角色。
最后,“浮沉世事应难定,骈住空门任此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无常和难以把握的感慨,以及对佛教中“空门”概念的理解和接纳,即在面对人生起伏时,选择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让生命在寺庙的庇护下得以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寺庙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老枫臃肿春不叶,山门万古寒鸦色。
石巉径微出奥幽,下俯风轩见鹰脊。
插天积铁磊嵬高,迎面殊形动魂魄。
白公赋泉不赋石,应知对此愁笔力。
病翁登临爱绝顶,选杖直上穷行迹。
局蹐何必非人间,纵目高空竟何益。
我难问天伸不平,更付撑胸千石壁。
回车念念盈眶泪,未解真为徐李哀。
从掷千冤争一恸,已空旧梦可重来。
天寒白雁江湖尽,秋老丹枫日夜催。
未了馀青迷望眼,参天岱色只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