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尚声归里》
《送尚声归里》全文
清 / 金朝觐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瓦山高不极,积雪生春寒。

荣水逝无尽,萦波回壮澜。

儿行将万里,长路何漫漫。

临别意相喻,仰天生浩叹。

因思我父母,爱我亦多端。

髫年授我读,壮年成我官。

成全事已备,升斗谋亦殚。

既怅乡关远,奚辞蜀道难。

吁嗟宦游子,惘惘终未安。

送儿且归去,庶博堂上欢。

儿行且毋念,吾当努力餐。

(0)
鉴赏

这首诗《送尚声归里》是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离别场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深厚的亲情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瓦山高不极,积雪生春寒”,以高山积雪象征离别的沉重与寒冷,暗示了主人公对即将远行的不舍与担忧。颔联“荣水逝无尽,萦波回壮澜”运用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及归乡之路的漫长与曲折,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颈联“儿行将万里,长路何漫漫”,直接点明了离家之远,以及旅程的艰辛,流露出对儿子旅途安全的深深挂念。尾联“临别意相喻,仰天生浩叹”,在离别之际,诗人向天空发出深沉的叹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接下来,“因思我父母,爱我亦多端”,诗人回忆起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诲,充满了感激之情。接着,“髫年授我读,壮年成我官”,描述了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辛勤付出,从幼时的教育到成年后事业的扶持,无不体现了父母的无私奉献。

“成全事已备,升斗谋亦殚”,表达了父母为子女的成长与成功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以及对子女未来的殷切期望。然而,“既怅乡关远,奚辞蜀道难”,面对遥远的故乡和艰难的归途,诗人不禁感到忧愁与无奈。

最后,“吁嗟宦游子,惘惘终未安”,感叹于宦海浮沉的不易,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生活的忧虑与不安。诗人劝慰儿子:“送儿且归去,庶博堂上欢”,希望儿子能平安归来,给家中带来欢乐。同时,他也鼓励儿子:“儿行且毋念,吾当努力餐”,在离别之际,给予儿子坚强与乐观的信念,希望他能够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与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传递出对子女成长的期待与祝福。

作者介绍

金朝觐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送刘澹翁总管归江阴时年九十岁

曾侍家君接胜游,于今复见旧风流。

江湖诸老半黄壤,乡里小儿今白头。

车马在门为客好,干戈满地使人愁。

芙蓉城内宜高隐,丛桂山中莫久留。

(0)

十一月十四日有感寄江州太守李子威·其一

清朝如此盛公卿,何以摅忠答圣明。

数月未收蕲水贼,一时谁散武昌兵。

朱门旧邸空文藻,黑夜归舟有哭声。

独使状元贤太守,至今犹捍九江城。

(0)

送广东帅郎郑彦昭贡香药入京诗一首

万里番禺入贡来,过淮一日到蓬莱。

海中药草无人识,天上桃花有处栽。

圣代宾兴方重士,星郎年少况多才。

也知白璧虞卿礼,犹在黄金郭隗台。

(0)

送沈玉泉书药舟

一舸宽于一亩宫,两溪无处不春风。

遥知篷下观书者,即是壶中卖药公。

啸隔沧洲声似虎,丹藏别室气如虹。

平生悔不谋深隐,蓑笠何时与子同。

(0)

寄拔实尚书

忆陪冠盖集通津,下士无由拜后尘。

曾和淮南招隐曲,得从天上谪仙人。

鹓鸾在列谁堪并,鸿鹄高飞不可驯。

遥想退朝香满袖,题诗还记竹轩春。

(0)

槎山歌为胡云夫作广西宪史云夫家于德安之槎山累世矣至正十二年秋中台计事回至广陵闻汉上兵后山居亦荡然已慨然思亲而不可归冯太守书槎山二字为赠朝夕展玩姑慰其心因题卷后

淮水出自桐柏山,东流入海何时还。

胡君引水种林木,筑室正在槎山间。

槎山清空白日静,胡君意与云俱閒。

汉东一夕风尘起,云亦高飞几千里。

山间有家不得归,却过扬州饮淮水。

饮之为洗冰雪肠,今我不乐思故乡。

驱车明发渡远道,广海又在天一方。

思亲恨不归来早,梦中祗说槎山好。

他年归隐奉亲欢,白头同向槎山老。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