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问道向崆峒,煮汞丹成似葛翁。
一旦红颜生羽翮,千年华表语辽东。
荒台此日迷苍藓,蜕骨何时瘗碧丛。
安得餐馀吞一粒,会能乘鹤上遥空。
不须问道向崆峒,煮汞丹成似葛翁。
一旦红颜生羽翮,千年华表语辽东。
荒台此日迷苍藓,蜕骨何时瘗碧丛。
安得餐馀吞一粒,会能乘鹤上遥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隐士形象,充满了道家哲学与超脱世俗的意境。首句“不须问道向崆峒”,直接点明了主人公不依赖传统道教圣地寻求真理的态度,而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探索来寻找长生之道。接着,“煮汞丹成似葛翁”一句,运用了炼丹术的典故,暗示主人公通过炼制丹药,追求如同葛洪般长生不老的境界。
“一旦红颜生羽翮,千年华表语辽东”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在某一日突然间由人变为仙,羽翼丰满,能够自由飞翔于天地之间,甚至能跨越千年时空,与辽东的华表对话,展现了其超越生死、遨游宇宙的非凡能力。
“荒台此日迷苍藓,蜕骨何时瘗碧丛”则通过描述主人公曾经停留过的荒凉之地,以及其遗骨最终被埋葬在碧绿的草丛中,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对生命终结的平静接受。这种对生死的超然态度,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和“顺应自然”的思想。
最后,“安得餐馀吞一粒,会能乘鹤上遥空”表达了诗人渴望获得长生不老之术的愿望,希望能够通过食用炼丹术的残余物,实现乘鹤飞升,达到仙界的理想。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永恒生命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今日忽感悟,闭门谢曲生。
未危却二孺,不战仇三彭。
掊击北海樽,哜量东坡羹。
尚恨薄滋味,未能免亏成。
我欲咽元和,默坐朝上京。
坐等梨枣熟,小试升天行。
去夏苦多雨,势若无炎官。
今晨迫重午,香黍仍胶槃。
天机杳难测,人言亦多端。
祗今原田上,立苗未妨寒。
但愿含颖时,借日开迷漫。
蟪蛄尔何知,喣喣啼夜阑。
东风满眼皆陈迹,老树荒园更断烟。
今昔相看只如此,但拚痛饮过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