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虎溪竹》
《虎溪竹》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古风

德云住山不住水,孤峰绝顶无生理。

华亭住水不住山,扁舟覆没波涛閒。

东林老僧两不尔,半水半山半城市。

茅堂背郭池水边,水清水浊皆栽莲。

莲高出泥能几许,梁鹙林鹤交相觑。

主人避客如避仇,移居更卜溪水头。

溪水泠泠溪树古,树下两翁相对语。

曰公乃是东林禅,适来适去非偶然。

此溪旧名虎溪水,西去东林二三里。

昨日远公今又来,溪山还尔真奇哉。

老僧大笑谢不敏,口虽不言心蠢蠢。

痴心痴想难告人,从秋至腊今又春。

春来几日风景好,旧路重寻难草草。

良时正值朋侣佳,蹇驴出郭多同侪。

缪生杨生与郑子,胜游厌走红尘里。

相呼相唤东复东,隔溪流水桃花红。

溯洄直到曾游处,三瞻四顾不忍去。

商量劝我受清福,把茅盖头万事足。

万事足,勿复云,钓鱼老翁聋亦闻。

归来坐到东林月,四壁无人为君说。

(0)
鉴赏

这首《虎溪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选择和生活态度,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提到“德云住山不住水”,象征着一种追求精神高洁而不被世俗所累的生活态度;接着“华亭住水不住山”则暗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即在水中寻求自由,但内心仍向往山的静谧与深远。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引出了“东林老僧两不尔”的选择——既不完全沉醉于山的静穆,也不完全沉浸于水的自由,而是找到了一种平衡,生活在半山半水半城市的环境中,与自然和谐共存。

随后,诗人描绘了一座位于池水边的茅堂,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共同欣赏。莲花虽能高出泥泞,但也只能达到有限的高度,这象征着人生的局限性。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两位老僧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他们的对话充满了智慧与哲理。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虎溪水”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老僧的笑声和内心的蠢蠢欲动,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以及对生活真谛的追求。最后,诗人以“钓鱼老翁聋亦闻”结尾,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喧嚣,真正的智慧与宁静总能在心中找到安放之处。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物生活选择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与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闻王次公自关中回寄

关外千言定有无,重看紫气照三吴。

青牛独夜驱函谷,赤鲤经时候太湖。

宫柳折馀閒薜荔,岳莲携得傍菰芦。

秋来倘忆乘槎客,坐扣双仙白玉壶。

(0)

夜泊京口怀李惟寅

金钗十二迥成行,彩笔三千照画堂。

座里新霜流汉阙,尊前明月满胡床。

箫横赤玉元戎醉,拍按红牙上客狂。

一片秋光浑似画,烂烧银烛理霓裳。

(0)

泊广陵怀顾益卿

秋风骑鹤向天涯,路入扬州兴转遐。

有客登楼怀玉树,何人开观出琼花。

坛前横槊三千帜,桥上吹箫十万家。

笑杀紫薇今夜醉,布帆无赖宿蒹葭。

(0)

访李惟寅话旧作

一赋河梁事事慵,秣陵阙下见扶筇。

观心竞作逢时态,把臂频看别后容。

万戟天都环虎豹,孤航水国钓鱼龙。

亦知不是封侯骨,暂学河汾谒九重。

(0)

喻邦相将还括苍寄此

咫尺飞鸿堕草堂,盈盈秋色限河梁。

神交不道千峰隔,病卧翻憎一水长。

玉树遏云天缥缈,金茎承露月微茫。

西风未下观涛兴,七发行传大海傍。

(0)

苏君禹观察过访奉赠四首·其四

赋日初从汉殿回,谈天重上越王台。

雌雄乍合双龙气,牝牡那分八骏材。

曳杖虹霓东海出,披襟云雾北辰来。

亦知倾盖元如故,可道浮踪隔草莱。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