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岑抱圆虚,珠林陟云上。
径幽秋桂深,涧回夏泉响。
空庭一虎卧,落日数僧讲。
黄堂颇遑暇,朱幡辄时往。
洗耳闻梵音,观心息尘想。
自非政清净,讵能遂佳赏。
瑶岑抱圆虚,珠林陟云上。
径幽秋桂深,涧回夏泉响。
空庭一虎卧,落日数僧讲。
黄堂颇遑暇,朱幡辄时往。
洗耳闻梵音,观心息尘想。
自非政清净,讵能遂佳赏。
这首明代诗人梁兰的《青原僧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寺景象。首句“瑶岑抱圆虚”以瑰丽的瑶台山峰比喻僧舍所在的环境,暗示其高洁与空灵。接下来,“珠林陟云上”进一步描绘了山势之高,仿佛进入了一片珠光宝气的林木之中,直入云端。
“径幽秋桂深,涧回夏泉响”两句,通过描绘小径的幽深和秋桂的浓郁香气,以及山涧流水的潺潺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禅意氛围。诗人借景抒情,寓静于动,展现了僧舍周围的自然之美。
“空庭一虎卧,落日数僧讲”则转而写僧舍内部,空旷的庭院里,一只老虎静静地躺卧,夕阳下僧人们正在专注地讲经论道,画面生动而富有禅意。
“黄堂颇遑暇,朱幡辄时往”表达了诗人自己在政务之余,时常会来到这僧舍,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心灵的洗涤。“洗耳闻梵音,观心息尘想”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佛音的聆听和内心的净化,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最后两句“自非政清净,讵能遂佳赏”,诗人感慨只有在政事清明之时,才能真正领略并欣赏这份禅意的美。整首诗以僧舍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和个人心境的追求,以及对佛教禅修生活的向往。
我车驾言迈,将子城之隅。
岂无他人亲,婘㜻心自知。
握手一为叹,忽忽从此辞。
驱车何迢迢,迢迢复迟迟。
匪我车轮迟,行子有所思。
登高望河水,河水何瀰瀰。
褰裳欲涉之,俛首以踟蹰。
孤杨生河干,袅袅何差差。
民生失俦匹,恻尔令心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