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李司封苏文选游圣禅寺一首》
《同李司封苏文选游圣禅寺一首》全文
明 / 宗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有寺焚香在,何人结驷来。

露花如雨落,贝叶不春开。

听法龙依水,窥禅鸟下台。

尘心忽到此,那得遽如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与友人李司封和苏文选一同游览圣禅寺的体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与庄严,以及自然与佛法的和谐共存。

首联“有寺焚香在,何人结驷来”,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寺中香烟缭绕,似乎预示着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然而,诗人紧接着提出疑问:“何人结驷来?”这不仅引出了对来访者的期待,也暗示了寺庙作为精神寄托之地的独特魅力。

颔联“露花如雨落,贝叶不春开”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露珠比作雨滴,形象地描绘了清晨露珠从树叶上滑落的情景。同时,“贝叶不春开”则巧妙地将佛教中的经典——贝叶经与春天的生机相联系,既体现了佛法的永恒不变,又寓意着心灵的觉醒与净化。

颈联“听法龙依水,窥禅鸟下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龙依水”和“鸟下台”的场景,象征性地表达了佛法的深邃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龙与水的结合,寓意着智慧与流动的融合;鸟儿窥禅后飞离,仿佛是心灵得到启迪后的自由飞翔,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尾联“尘心忽到此,那得遽如灰”则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直接流露。在圣禅寺这样一个充满佛学智慧与自然美景的地方,尘世的烦恼与杂念仿佛瞬间消散,心灵得到了洗涤与升华。诗人不禁感叹,这样的体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平静,如同尘埃归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圣禅寺这一神圣之地获得的心灵净化与解脱。

作者介绍
宗臣

宗臣
朝代:明   字:子相   号:方城山人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生辰:1525~1560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猜你喜欢

古梅

疏疏瘦蕊含清馥,矫矫虬枝缀碧苔。

疑是髯龙离雪殿,苍鳞遥驾玉妃来。

(0)

故使制置阁学萧公挽章·其一

万夫卬止配高山,德望巍峨履道安。

容貌訚訚服乡党,风棱凛凛冠朝端。

凤鸣往格君心正,鹯击曾闻奸胆寒。

不相宅家长已矣,空教有识涕澜汍。

(0)

芦花

秋风摘索铺寒雪,败叶枯条互明灭。

淡荡閒塘摇夕阳,横斜断岸凌高节。

无言咄咄日书空,执礼拳拳意绵蕝。

望极氍毹铺纠结,渔歌何处声凄切。

(0)

幽兰次十八兄韵六言四首·其三

舞奏八风芗泽,颂声焱氏遗音。

允也不夷不惠,悠哉非古非今。

(0)

赴调

三年踪迹走泥涂,走遍泥涂一事无。

今日又行当日路,旁人为我一邪歈。

(0)

新作殊亭

虎将夏中时,旋复怡亭址。

茅茨覆采椽,朴拙亦可喜。

建斗五移杓,殊亭更释子。

规摹虽少华,不陋复不侈。

元碑碎俗令,遗集裒空纸。

纵步此山椒,金声犹属耳。

旧亭苦弗称,新亭直殊美。

书文两奇绝,踪迹存布指。

古人久不见,今人尚殊此。

能知古今意,元始本无始。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