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室悠悠竟陆沉,清谈流祸到于今。
挥戈近乏平戎策,运甓谁同壮士心?
八郡藩屏遗爱远,千秋俎豆古祠深。
客来欲续天门梦,借问天门几万寻。
晋室悠悠竟陆沉,清谈流祸到于今。
挥戈近乏平戎策,运甓谁同壮士心?
八郡藩屏遗爱远,千秋俎豆古祠深。
客来欲续天门梦,借问天门几万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名为《过长沙宿晋八郡都督陶桓公祠陶公侃》。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陶侃的追思与感慨。
首联“晋室悠悠竟陆沉,清谈流祸到于今”,开篇即以晋室的衰败和清谈之风的祸害为背景,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接着,“挥戈近乏平戎策,运甓谁同壮士心?”两句则将笔触转向对陶侃个人的颂扬,表达了对陶侃在平定叛乱、保卫国家方面的英勇行为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缺乏类似英雄人物的遗憾之情。
“八郡藩屏遗爱远,千秋俎豆古祠深”描绘了陶侃在任期间对地方的贡献以及后人对他的怀念,通过“八郡藩屏”和“千秋俎豆”这两个形象化的表述,展现了陶侃的功绩及其深远的影响。最后,“客来欲续天门梦,借问天门几万寻”两句,以“天门”象征理想或追求的目标,表达了访者对陶侃精神的向往,以及对实现崇高目标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的崇尚,以及对现实社会中缺乏英雄精神的反思。
长安有狭斜,方驾秦中客。
云是牛丞相,来自薄家宅。
薄家万户侯,朱门映椒壁。
长楸车马来,宾客御瑶席。
金屋贮尹邢,阿娇泪沾臆。
燕燕慵来妆,繁华照春色。
转蕙光风翻赵带,徘徊月到班姬床。
班姬辍芳翰,纨扇从风扬。
明妃斗百草,玉环御云装。
向来温柔地,尽入白云乡。
何以慰王孙,琵琶随骕骦。
何以奉燕燕,罢舞歌慨慷。
何以奉明主,绿珠奏清商。
嫫母挟无盐,搔头爱宫妆。
田夫生长田间住,辛苦移家向何处?
老牛带犊驴引驹,妇姑骑过前村去。
牵衣裹儿囊在肩,瓠壶瓦缶悬蒲鞯。
一童鬅鬙随左右,两髯伛偻相后先。
新来茅屋徒四壁,东邻西邻不相识。
种田未了主家租,又恐官司著差役。
唐朝宰相韩晋公,念尔流离多困穷。
当时落笔岂无意,正欲廊庙知民风。
愿得转徙安居室,周公亦曾作无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