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已来雪,为山长欠春。
高遮辞碛雁,寒噤入川人。
栈阁交冰柱,耕樵隔日轮。
此中栖息者,不识两京尘。
开辟已来雪,为山长欠春。
高遮辞碛雁,寒噤入川人。
栈阁交冰柱,耕樵隔日轮。
此中栖息者,不识两京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山川的宁静景象,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开辟已来雪,为山长欠春”不仅设置了季节和场景,而且通过“欠春”的字眼,传递出一份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期待。
接下来的“高遮辞碛雁,寒噤入川人”则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严寒,连飞鸟都被挡住,人们也因寒冷而颤抖,这种刻画增加了诗歌的立体感和氛围感。
“栈阁交冰柱,耕樵隔日轮”中的“栈阁”指的是山间的小屋或木结构的建筑物,而“冰柱”则是雪后形成的自然景观。这里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如耕田和砍柴,展现了隐逸者与世隔绝而又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最后,“此中栖息者,不识两京尘”的“此中”指的是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而“不识两京尘”则表达了对远离尘嚣、政治中心(即长安和洛阳,唐代的东都)无知无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山川景色的描写,以及隐逸者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超脱尘俗、回归自然的情怀。
梅福弃妻子,吴市变姓名。
逢萌客辽海,冠挂东都门。
偃卧不出户,蒋诩暨郭钦。
薛方慕巢由,笑却安车迎。
陈咸用汉腊,不忍污先人。
或远或近间,要归洁其身。
自惭年老矣,无以报汉恩。
谊岂事二姓,印绶徒纷纷。
杜口十日馀,龚胜真死臣。
嗟彼莽大夫,何颜对忠魂。
附莽亦非一,吾尤恨刘歆。
其父最先见,国祚移近亲。
歆也官国师,进封曰嘉新。
何以陈尚书,三子皆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