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谒庐山师,一见相提携。
嗜利蔽天性,斯言予诵之。
父母同天地,因利失孝慈。
兄弟本同气,因利失和怡。
贫乃士之常,颜宪有良规。
愿言二三子,冰霜慎自持。
昔谒庐山师,一见相提携。
嗜利蔽天性,斯言予诵之。
父母同天地,因利失孝慈。
兄弟本同气,因利失和怡。
贫乃士之常,颜宪有良规。
愿言二三子,冰霜慎自持。
这首诗《杂兴简同志(其五)》由明代诗人邹元标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性、亲情与节操的深刻思考。
首句“昔谒庐山师,一见相提携”描绘了诗人曾经拜访过一位庐山的老师,初次见面便受到了老师的提携与教导。这里隐含着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师长对于后辈的关怀与指引。
接下来,“嗜利蔽天性,斯言予诵之”指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天性中的善良与道德。这句强调了在物质诱惑面前,保持本真人性的重要性。诗人将这一道理铭记于心,警示自己和他人不要被利益蒙蔽双眼。
“父母同天地,因利失孝慈。兄弟本同气,因利失和怡。”进一步阐述了亲情关系中,利益冲突可能导致孝顺与慈爱的缺失,以及兄弟间的和睦受到破坏。这不仅是对家庭伦理的反思,也是对社会人际关系普遍现象的批判。
“贫乃士之常,颜宪有良规。”提到贫穷是士人生活中常见的状态,并引用颜回(颜宪)的典故,强调即使在贫困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德。这体现了诗人对节俭与高尚人格的推崇。
最后,“愿言二三子,冰霜慎自持。”是对朋友的劝诫,希望他们能够在困难与挑战面前,像冰霜一样坚定,保持自我,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这句话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个人品格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修养、亲情关系和社会伦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语言质朴而富含哲理,引人深思。
搴霞扶梦下苍穹。怨东风,问东风。
底事朱唇,催点费天工。
已是春痕嫌太艳,还织就,花一枝,波一重。
一重一重摇远空。波影红,花影融。
数也数也,数不尽、密朵繁丛。
恼煞吟魂,颠倒粉围中。
谁放蜂儿逃色界,花历乱,水凄迷,无路通。
新阴重绿无情树,迎薰碎琴初理。
燕垒衔残,莺梭织老,人静文窗疏绮。么弦独起。
正罢絮风微,仰槐烟霁。
轻翼疑仙,漫随蓬鬓共憔悴。
深宫旧怨记否,只浓餐玉露,尘外孤寄。
恨费千声,高难一饱,那解哀吟深意。天然不滓。
笑嚇鼠鹓雏,定何滋味。待委芳心,暮秋残照里。
曩闻西湖景,奇胜甲天下。
今年六月始来游,所闻不及所见者。
西湖山,如画图,楼台缥缈开蓬壶。
西湖水,清见底,净碧荷花香卅里。
若将西湖比贤士,光风霁月何清美。
若将西湖比西子,澹妆浓抹洵如此。
白公苏公两仙才,为政风流先后来。
酒魂诗魄在何处,夜深飘渺云车回。
表忠旧迹祠宇在,苏小坟头春似海。
英雄事业儿女情,俯仰千秋发深慨。
金牛之湖尚可游,销金之窝安得留。吁嗟乎!
人生到此亦快意,何必五岳名山一一穷搜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