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兰阳杂咏八首》
《兰阳杂咏八首》全文
清 / 董正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献地当年此熟番,社分卅六驻平原。

译名武歹龟刘别,问俗榛狉鴃舌存。

金鲤鱼悬双额喜,刺桐花发一年论。

斗醪尺布售摹纸,忍极田租汉仔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兰阳地区的历史变迁与社会风貌。首句“献地当年此熟番”点明了这片土地曾被某个族群所献出,并且在当时已经种植了作物,暗示了这里曾是某个族群的领地。接着,“社分卅六驻平原”描述了这片土地被划分成了三十多个部落或社区,居住在广阔的平原上,展现了早期社会的组织结构。

“译名武歹龟刘别,问俗榛狉鴃舌存”两句则通过对比不同语言和文化,表达了对当地风俗习惯的尊重与好奇。这里的“武歹龟刘别”可能是指不同语言或方言,而“榛狉鴃舌存”则形容了当地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金鲤鱼悬双额喜,刺桐花发一年论”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节日庆典。金鲤鱼象征着吉祥和好运,悬挂双额表示庆祝;刺桐花的盛开则标志着一年的开始或某个重要事件的庆祝。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的结合,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斗醪尺布售摹纸,忍极田租汉仔吞”揭示了社会经济状况。斗醪(酒)和尺布(布匹)作为交易物品,反映了当地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售摹纸”可能指的是出售纸张,这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然而,“忍极田租汉仔吞”则揭示了农民在面对沉重的赋税时的无奈和痛苦,体现了封建社会下农民生活的艰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兰阳地区的多元文化、自然风光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平等现象。

作者介绍

董正官
朝代:清

董正官(?~1853),字钧伯,又字训之,云南太和(今云南大理)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
猜你喜欢

翠楼吟

艳骨冰清,仙心雪亮,羞看等閒罗绮。

柔乡羁素袜,指洛浦、芝田双寄。淩波回睇。

任玉质金相,西来梳洗。

韶光里,盈盈欲语,通词谁试。

恰是,群玉山头,望有娀无恙,瑶台迤逦。

相逢悲隔世,洒千点,如铅香泪。

首邱容倚,写砑粉银笺,花铭同瘗。

归无计,只怜孤负,故山梅蕊。

(0)

赠冒巢民

天涯浪迹几年春,此日何期青眼频。

赠药为怜司马病,解衣应念少陵贫。

惭非骏骨逢知己,羞把蛾眉奉路人。

听雨不堪孤馆夜,感今追昔倍沾巾。

(0)

仲春十五夜大人山中言旋即别写怀

白云天末和愁低,无限离怀怨曙鸡。

烟柳河桥残月少,疏钟古寺晓风凄。

百年幻影花枝老,二十浮生草路迷。

一苇江头如可折,竺乾西去待相携。

(0)

东洲秋夜

寻诗随步出前楹,寂寞空斋欲二更。

皎皎袭人寒月色,潇潇似雨暮秋声。

西风落木愁偏起,永夜鸣虫感易生。

小住庄庐动归思,双峰咫尺梦难成。

(0)

登瓜洲彤云阁追忆王汉标先生

窗俯大江流,西津入槛流。

山光来蒜岭,树色入瓜洲。

百战人何在,千年阁尚留。

临风怀子晋,应跨鹤来游。

(0)

东林折梅送周大尊归里

与子同枯槁,花时共入林。

一枝聊折赠,相视意何深。

去住本无著,繁华岂有心。

故园春信近,行矣莫沉吟。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