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席上歌水调》
《席上歌水调》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馀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àngshuǐtiáo
táng / luóyǐn

shēngwǎnwǎntíngméitōngbiānyòuhuí

ruò使shǐyánghuánghúnzàiwèijūnyìngguòjiānglái

翻译
余音袅袅轻拂庭院梅花,沿着通济渠来回流淌。
如果隋炀帝的灵魂还在,他应该会为了你渡江而来。
注释
宛宛:形容声音悠长、缠绵不断。
庭梅:庭院中的梅花,可能象征着清冷或美好的环境。
通济渠:古代水利工程,连接黄河和淮河,与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有关。
炀皇:指隋炀帝杨广,以其暴政而闻名。
魂魄:灵魂,这里指隋炀帝的精神象征。
过江来:渡过长江,表示隋炀帝如有灵,可能会为了某人跨越江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庭院景象,梅花在微风中轻拂,水渠边的人来回徜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去某位君主(炀皇,即唐玄宗李隆基)的怀念之情,设想如果他还在世,就应该过来江南这边看看。

"馀声宛宛拂庭梅"中的“馀声”指的是微弱的风声,而“宛宛”则形容声音的悠扬和连绵。整句描写了春日午后,轻风吹过梅树,带来了淡淡的花香和细微的声音。

"通济渠边去又回"中的“通济”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水名,这里的“渠边”则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诗人在这里通过行走于水边来回徜徉,表达了心境的宁静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一句中,“炀皇”代指唐玄宗李隆基,“魂魄”则是古人对死后灵魂的称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设想如果历史上的那位君主现在还在,就应该来到江南看看这里的风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十二郎/二郎神.垂虹桥上有垂虹亭,属吴江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

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

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

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幽兴。

争如共载,越娥妆镜。

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

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

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0)

端午自乐温往垫江道中作

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

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

(0)

车中

路平正好坐车中,时有禽声山翠浓。

凭轼斜眸看法帖,开帘正面受春风。

(0)

渔家傲.金山

昔日丹阳行乐里,紫金浮玉临无地。

宝阁化成弥勒世,龙宫对,时时更有天花坠。

浩渺一天秋水至,鲸鲵鼓鬣连山沸。

员峤岱舆更赑屃,无根蒂,莫教龙伯邦人戏。

(0)

诉衷情.献汲公相国寿

薰风吹绽满池莲,晚云楼阁鲜。

绣閤华堂嘉会,齐拜玉炉烟。斟美酒,奉觥船。

祝华筵。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0)

相见欢·其七

深秋庭院初凉。近重阳。篱畔一枝金菊、露微黄。

鲈脍韵。橙齑品。酒新香。我是升平闲客、醉何妨。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