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馀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庭院景象,梅花在微风中轻拂,水渠边的人来回徜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去某位君主(炀皇,即唐玄宗李隆基)的怀念之情,设想如果他还在世,就应该过来江南这边看看。
"馀声宛宛拂庭梅"中的“馀声”指的是微弱的风声,而“宛宛”则形容声音的悠扬和连绵。整句描写了春日午后,轻风吹过梅树,带来了淡淡的花香和细微的声音。
"通济渠边去又回"中的“通济”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水名,这里的“渠边”则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诗人在这里通过行走于水边来回徜徉,表达了心境的宁静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一句中,“炀皇”代指唐玄宗李隆基,“魂魄”则是古人对死后灵魂的称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设想如果历史上的那位君主现在还在,就应该来到江南看看这里的风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思念之情。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
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
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
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幽兴。
争如共载,越娥妆镜。
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
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
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
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