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穆圣皇,六叶重光。太原刻颂,后土疏场。
宝鼎呈符,歊云孕祥。礼乐备矣,降福穰穰。
于穆圣皇,六叶重光。太原刻颂,后土疏场。
宝鼎呈符,歊云孕祥。礼乐备矣,降福穰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晙所作,名为《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诗中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语言庄重,意境辉煌。
"于穆圣皇,六叶重光" 一句,通过对神灵的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于神圣之物的崇敬之情。"太原刻颂,后土疏场" 表明祭祀活动是在特定的地点进行,而且是按照传统仪式进行的。
"宝鼎呈符,歊云孕祥" 描述了祭祀时使用的器物和祥瑞之气的出现,表现出一种吉庆的氛围。而 "礼乐备矣,降福穰穰" 则表达了一种对神灵降福的期待,以及这种祝愿得以实现的美好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细节描写,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祭祀仪式的重视以及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拜。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追求和宗教信仰。
乐事应难又。记当年、小园联步,牡丹时候。
魏紫姚黄春正丽,肯便等闲孤负。
理彩线、花幡亲绣。
护惜繁英芳意切,奈凄风、苦雨来偏骤。
春人梦,能长否。飞琼本是瑶池偶。
恨匆匆、骖鸾归去,几时重觏。
此日芳菲仍不改,忍对花开如斗。
算只有、香尘依旧。
宛转新词工写怨,系相思、奉倩犹消瘦。
还累我,泪盈袖。
山色淡何处,都在渺茫中。
白云千缕万缕,忽现又还封。
如此风光休误,只合焚香煮茗,相对抚丝桐。
古寺隐林杪,依约度疏钟。倚危栏,舒远目,意无穷。
乱鸦阵阵归去,鸟道暗相通。
岭畔丹枫落去,陌上绿杨调尽,晚节羡苍松。
抚景一长啸,幽思付归鸿。
残月黄昏。看花摇幽砌,风递微凉。
无言当薄暮,小立怯空廊。
情滴滴,泪双双,缩地竟何方。
望眼穿、山遥水杳,人远天长。推心知好难偿。
记临歧数语,回首神伤。新愁偏叠叠,旧事梦茫茫。
魂已断,意难忘。辘轳百回肠。
谅此恨、人间谁解,稽首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