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黄公郎下第请三代诰还潮·其二》
《送黄公郎下第请三代诰还潮·其二》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尺疏陈情独扣阍,天颜有喜帝城喧。

满堂簪佩徵家庆,三叶丝纶见主恩。

已羡次公还有子,更誇乃祖得闻孙。

驰驱万里冲寒雪,珍重千金慰倚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公郎在科举考试中未中,返回家乡时,朝廷赐予其三代诰命的场景,展现了朝廷对士人的关怀与尊重。诗中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家族荣誉感。

首句“尺疏陈情独扣阍”,以简短的书信表达个人情感,直接向宫门传达心声,体现了黄公郎虽落第但依然抱有希望,期待得到朝廷的理解与关注。

“天颜有喜帝城喧”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黄公郎所获诰命的消息传至京城后,引起一片欢腾的景象,暗示朝廷对他的赏识和恩宠。

“满堂簪佩徵家庆,三叶丝纶见主恩”进一步强调了朝廷的恩典,不仅黄公郎本人受到表彰,整个家族也因此而荣耀,彰显了家族的荣耀与传承。

“已羡次公还有子,更誇乃祖得闻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黄公郎能继承先辈遗志,光耀家族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含对黄公郎未来能够有所作为的期许。

“驰驱万里冲寒雪,珍重千金慰倚门”最后两句,描绘了黄公郎长途跋涉,穿越严寒雪地,回到家中,家人以千金之礼迎接,既表现了对黄公郎的敬重,也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科举制度下士人与家族的荣辱与共,以及朝廷对士人的关怀与激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沁园春.为杜左丞寿

勇退归来,一担乾坤,十年息肩。

柰东山安石,岂容高卧,洛中司马,须再调元。

车拥蒲轮,杖扶灵寿,琴瑟更张为解弦。

人都道,果功成霖雨,泽润无边。河汾闲气生贤。

算甲子、才同绛县年。

更太公八十,出膺熊虎,武公九十,入戴貂蝉。

梅信春香,槐阶日暖,数到庄椿岁八千。

持杯寿,寿文章宰相,廊庙神仙。

(0)

渔家傲.和

莫讶圭塘春缥缈。要知生意从冬杪。

柳动长堤冰泮沼。庭院悄。旧巢又见来玄鸟。

九十韶华容易老。镜中勋业惭频照。

招饮便须忙罢钓。休醉了。东君要听渔家傲。

(0)

浣溪沙.护圣李泠舟

花露浓沾桂棹香。柳风轻拂葛衣凉。

放歌深入水云乡。

荷叶杯中倾绿醑,瓜皮船上载红妆。

都堂何似住溪堂。

(0)

念奴娇.赋萤

更阑人静,正满天晴露,半庭斜月。

时见飞萤三四点,树影依稀相隔。

暗地偷月,微形自照,冷焰明还灭。

有时分乱,残星流下天阙。

应念造物多情,翻腾变化,腐草还成物。

多少黄萎随土壤,争似超然飞越。

我正清贫,寒窗寂寞,赖尔成勋业。

案头乾死,也胜零落霜雪。

(0)

水龙吟.己丑中秋用韵

可翁点检形骸,关心六事今犹可。

摩挲老眼,残编细读,小窗危坐。

信手挥毫,云烟撩乱,波涛掀簸。

笑蹒跚病足,登山不武,尚能踏、苔痕破。

便腹还堪容酒,齿牙攻、脯殽蔬果。

歌声到耳,宫商少误,肯教轻过。

馋口如门,丁宁告戒,欲须坚锁。

怕曲生徒众,众群然趋,入困风流我。

(0)

菩萨蛮.乌洋观鱼

鲲鹏已向天池徙。瀺灂凡曹争几水。莫信鼓风雷。

俱堪作鲙材。轻舠风送捷。触网黄金裂。

谁谓我非鱼。我知鱼不如。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