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区与利垄,羊肠竞攀跻。
谁能为芳草,四旷成幽栖。
春风一凭栏,秀色无高低。
山遥不作障,水近何妨堤。
只恐金气寒,黄枯变碧萋。
坐令群目惊,有似七圣迷。
人心无天游,六凿相攘挤。
但于平处观,众有何端倪。
日月互宾送,景物随乖暌。
彼昏如执著,惟君试金篦。
名区与利垄,羊肠竞攀跻。
谁能为芳草,四旷成幽栖。
春风一凭栏,秀色无高低。
山遥不作障,水近何妨堤。
只恐金气寒,黄枯变碧萋。
坐令群目惊,有似七圣迷。
人心无天游,六凿相攘挤。
但于平处观,众有何端倪。
日月互宾送,景物随乖暌。
彼昏如执著,惟君试金篦。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风景宜人的地方,名区与利垄相连,羊肠小道曲折蜿蜒,似乎在竞相攀爬至高处。诗人感慨谁能为这些美丽的芳草找到一个安静幽深的地方栖息。
春天的风轻拂过栏杆,万物复苏,一切秀美之色无不平等,无高低之分。山虽远离,但并不成为隔断视线的障碍,水近在咫尺间,却也不妨碍什么,只担心秋天金风凛冽,草木失去生机,变为枯黄。
诗人坐在这里,令众人都惊叹不已,这景致宛如古代七圣隐逸之地。然而人的心思难以超脱尘世的羁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皆被外物所牵扯。
诗人提醒我们,只需在平淡中观察,便能看出众多事物的端倪。日月交替更迭,景物随之变幻,但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如同执着于某种观念而不肯放手。
最后,诗人劝诫读者,只有你试金以正真伪,才能看透世事的真相。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