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坊南近雨花台,入眼丹青面面开。
清夜香灯千印度,红云宫阙两蓬莱。
游人渐及登高节,倚马惭非作赋才。
斜日长干重回首,横江一鹗正飞来。
宝坊南近雨花台,入眼丹青面面开。
清夜香灯千印度,红云宫阙两蓬莱。
游人渐及登高节,倚马惭非作赋才。
斜日长干重回首,横江一鹗正飞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程敏政登临报恩寺塔所见的景象。首句"宝坊南近雨花台"点出地点,紧邻着雨花台,环境显得庄重而富有历史感。接下来的"入眼丹青面面开",以绘画比喻眼前寺庙的壮丽景色,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幅画卷展开。
"清夜香灯千印度"描绘夜晚寺庙内香烟缭绕,灯火通明,仿佛有千座印度宫殿汇聚于此,增添了神秘与神圣的气息。"红云宫阙两蓬莱"进一步形容塔顶的壮观,如仙境般令人向往。
"游人渐及登高节"暗示时值佳节,游人众多,纷纷前来登塔赏景。诗人自谦"倚马惭非作赋才",表达自己虽然骑马而来,却深感才华不足以描绘这美景的万分之一。
最后两句"斜日长干重回首,横江一鹗正飞来"以夕阳西下和横江翱翔的苍鹰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寓含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由飞翔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报恩寺塔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
门前不尽溪,种柳高十寻。
时雨忽然过,荡漾春水深。
好鸟鸣间关,动我怀友心。
正谋尊酒盈,感子亦远临。
持杯起相酬,清谈豁冲襟。
世故尚艰难,思古复慨今。
子乃久羁旅,孤情寄高吟。
恋恋未成别,华月生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