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面上浑妆却,留著双眉待画人。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面上浑妆却,留著双眉待画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镜前准备妆容的场景,烛光下她调弄着红色的粉末,为的是打造完美的妆容。诗中的“明镜台前别作春”表达了对镜中自我形象的艺术塑造,不仅仅是自然之春,也是在镜头前的艺术加工。
“不须面上浑妆却,留著双眉待画人。”这两句则揭示了女子对于妆容的精心打理,她没有急于将妆化得过于完美,而是选择保留自然的眉型,以等待技艺高超的画师来完成最后的修饰。
整首诗通过对妆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女子对于美丽的追求,以及她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精致与雅致。同时,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女性化妆成习,且有一定的技艺流派存在。
昔予栖金马,偕子谒彤闱。
秩俱晤不阔,愿惬契无违。
追寻屐偶历,招要杯递挥。
夕谈朝日上,昼吟宵月辉。
振雅袪凡响,抗志领时讥。
冲飙忽中激,垂翅各分飞。
余征赴梁甸,君徂出晋畿。
不惜谪宦苦,但怆良觌稀。
青蝇既点璧,缁尘仍染衣。
怨吏欢入阱,哲人咍见鞿。
枉子尺素问,增我百虑依。
抚今觊昔娱,忤物悟已非。
愿言谢人徒,北山行采薇。
疏花隐叶浑难认,清宵露痕微泫。
细袅冰丝,斜穿翠缕,瑟瑟宝珠成串。兜娘试剪。
爱插向兰云,倚风轻颤。
一斛楼东,向人憔悴诉清怨。
疏帘刚逗新月,坐来冰簟滑,漏箭初转。
乍觉生香,如闻吹息,惯惹离人肠断。愁深梦浅。
问碧影纤纤,甚时重见。剩有清芬,夜凉浮茗碗。
两茫茫、神仙富贵,邯郸古道行客。
酒边却话才人恨,零落好春堪惜。薄命妾。
休怅望、钿车梦断琼楼月。苕华一阕。
记当日丛台,妖歌嫚舞,转眼也消歇。
人何处,谩道上清沦谪。蕊珠依旧宫阙。
年华最怕经风雨,多少粉魔香劫。寻解脱。
除非问、青瓷枕里丹砂诀。情肠傥热。
便金屋藏卿,云台著我,还是梦中说。
香袖长垂,翠楼闲倚,卷帘十里新晴。
听新腔水调,正夜月初生。
几回过,临江竹径,隔烟回首,曾认青青。
算芳春、好景淮南,第一扬城。
而今寂寞,剩红桥,波影空横。
自烂漫花霏,风流梦觉,莫最多情。
三十六宫禾黍,墙高处、古树云平。
更雷塘,凄雨孤舟,愁绝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