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久习静,闭门守一龛。
犹恐市尘染,西岷拨晴岚。
归来非本心,退结山中庵。
秋风入我袂,又往天之南。
南方盛法窟,誓志必穷探。
双径卧老龙,怀珠千丈潭。
东邻啸乳虎,眼光见眈眈。
礼足受半偈,安坐十年参。
我昔客吴楚,但爱云水涵。
不闻清庙瑟,浪走雪满簪。
相逢傥有日,为我举二三。
尺书附巴使,勿语洞庭柑。
上人久习静,闭门守一龛。
犹恐市尘染,西岷拨晴岚。
归来非本心,退结山中庵。
秋风入我袂,又往天之南。
南方盛法窟,誓志必穷探。
双径卧老龙,怀珠千丈潭。
东邻啸乳虎,眼光见眈眈。
礼足受半偈,安坐十年参。
我昔客吴楚,但爱云水涵。
不闻清庙瑟,浪走雪满簪。
相逢傥有日,为我举二三。
尺书附巴使,勿语洞庭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追求心灵净化与精神寄託的境界。开篇“上人久习静,闭门守一龛”表明主角已经长时间地修炼内在的宁静,并且选择了隐居的生活,与世隔绝,只留下一个小小的空间以供思考和冥想。
接着,“犹恐市尘染,西岷拨晴岚”透露出即便如此,他仍旧担心外界喧嚣的污染会影响到自己的修为,所以他选择了更远离尘世的地方——西岷,以清净之地来洗涤自己。
“归来非本心,退结山中庵”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坚定决心,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他决定在山中建立自己的庵堂,继续修行。
“秋风入我袂,又往天之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情怀。诗人不仅与自然和谐相处,更有向更远的精神世界进发的愿景。
“南方盛法窟,誓志必穷探”表达了对修行之路的坚定信仰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诗人决心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那些伟大的、被誉为“法”的精神真理。
接下来的几句,“双径卧老龙,怀珠千丈潭。东邻啸乳虎,眼光见眈眈”则是对修行环境的生动描写,通过老龙和乳虎的形象,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礼足受半偈,安坐十年参”显示了诗人对于佛法或道法等精神修养的尊重以及长时间静坐冥想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和顿悟。
“我昔客吴楚,但爱云水涵。不闻清庙瑟,浪走雪满簪”则回忆起诗人过去漫游于吴楚之间,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并且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然,他更喜欢那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相逢傥有日,为我举二三。尺书附巴使,勿语洞庭柑”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可能会遇到知己之人的期待,并且希望能够通过书信等方式与之交流思想,而不愿意将这些深奥的精神追求和盘问告诉那些无法理解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修养、自然美景以及超越世俗的深刻追求。
白藕分甘来玉井,碧筒荐酒吸鲸川。
雪霜笑逐金刀落,便觉横塘在眼前。
土衣圆绿孕,屐齿孔方留。
莫扫钱留地,应嫌薏苡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