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藕分甘来玉井,碧筒荐酒吸鲸川。
雪霜笑逐金刀落,便觉横塘在眼前。
白藕分甘来玉井,碧筒荐酒吸鲸川。
雪霜笑逐金刀落,便觉横塘在眼前。
这首诗《送藕》由宋代诗人虞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赠藕这一温馨场景,充满了生活情趣与雅致。
首句“白藕分甘来玉井”,以“白藕”为切入点,将藕比作来自“玉井”的珍品,不仅突出了藕的洁白与甜美,也暗示了藕的珍贵与高雅,仿佛从清澈如玉的井中汲取了天地精华。这里的“玉井”既是一种象征,也是对藕品质的极高赞誉。
次句“碧筒荐酒吸鲸川”,则进一步展现了赠藕之人的用心与创意。使用碧绿的竹筒盛装美酒,与洁白的藕相配,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吸鲸川”一词,夸张地形容了饮酒的豪迈,同时也暗喻了藕的甘甜能让人畅饮不绝,享受生活的美好。
第三句“雪霜笑逐金刀落”,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雪霜似乎在“笑逐”,而“金刀落”则形象地描绘了切割藕时的场景,既有动作的生动性,又蕴含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冷酷与藕的温暖进行了对比,凸显了藕的坚韧与生命力。
最后一句“便觉横塘在眼前”,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将远处的横塘(可能是指藕田)拉近到眼前,表达了对藕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这一句收尾巧妙,既呼应了开头的“白藕”,又深化了主题,使得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
综上所述,《送藕》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赠藕这一行为背后的情谊与雅趣,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温情的作品。
危壁滴琤潺,仿佛水乐意。
溔演蓄苍麓,终岁清景閟。
泉德类高人,窅无出山志。
有时喧浴鹄,未许奔渴骥。
园夫日搰搰,用力灌寒翠。
抱瓮岂不劳,似谓厌机事。岩■流暗脉,滂沛秋雨至。
澄泓潴上方,留润■纱地。
墙角几叠倪迂山,高檐冷滴松梢烟。
市南屋宇苦喧隘,此间气象何萧然。
左桐右竹蹊径别,顿令杖履疑林泉。
平台三面敞虚碧,隔城翠霁浮晴川。
飘风偶送市声远,飞尘不到苔阶前。
主人习静悦幽赏,聿来正值初寒天。
瘦藤倚石霜色老,文纱卷日晨光妍。
位置家具各得所,依稀风趣思南田。
初白移居富吟咏,佳话传自康熙年。
琳琅继和复今日,玉峰交映增便娟。
三径已迟求仲至,一榻应待徐生眠。
层轩看月树入画,石栏点笔人如仙。
何必山亭与涧户,自无俗状能攀缘。
第五桥边夕阳路,临风载诵《停云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