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龙脊置新亭,一饷登临耳目醒。
欲识海门山尽处,烂银堆里数螺青。
谁将龙脊置新亭,一饷登临耳目醒。
欲识海门山尽处,烂银堆里数螺青。
这首诗名为《登望海亭》,作者是宋代诗人喻良能。诗中通过描绘登临望海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海景的独特感受。
首句“谁将龙脊置新亭”以设问起笔,仿佛在询问是谁独具匠心地建造了这座亭子,如同将龙脊般的山势巧妙融入其中。"龙脊"可能暗指山势陡峭,富有动感,与新亭相映成趣。
次句“一饷登临耳目醒”则写出了登亭后的效果,一个“醒”字,既形容了眼前景色的清新宜人,也暗示了诗人精神上的振奋和心灵的觉醒。短暂的停留,却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清醒和愉悦。
最后两句“欲识海门山尽处,烂银堆里数螺青”进一步描绘了望海亭所见的海景。诗人站在亭上,试图探寻海门山的尽头,只见那片波光粼粼的海面如同堆积的白银,而山峰在其中若隐若现,只有几座青螺似的山尖清晰可见,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望海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城南好酒如春泉,短榻酒家楼下眠。
醒来露重葛衣冷,正见皓月当中天。
呼僮起步六街去,香尘宝毂清溪边。
玉箫吁夜声未歇,雏姬十五歌阿怜。
此时据鞍我亦乐,顾影不觉犹少年。
惜哉花月只空度,春江回首愁如烟。
去年此夜人初别,今岁今宵已成忆。
怀人中酒自年年,此时愁煞天涯客。
桃叶渡,莫愁湖,昔日佳丽今有无。
残金剩粉吊不尽,徘徊漏下啼城乌。
啼乌哑哑天将晓,走马却出长干道。
到此惟馀万古愁,荒荒月落高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