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崖倚天暝色起,风微槲叶藏猱子。
老僧庞眉雪覆颧,梵音清远发皓齿。
向来万法出此经,行行春蚓纡黄纸。
觌面相呈事俨然,归云欲渡前溪水。
苍崖倚天暝色起,风微槲叶藏猱子。
老僧庞眉雪覆颧,梵音清远发皓齿。
向来万法出此经,行行春蚓纡黄纸。
觌面相呈事俨然,归云欲渡前溪水。
这首诗描绘了张僧繇所绘之胡僧观经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禅意与艺术氛围。
首句“苍崖倚天瞑色起”,以苍茫的山崖和渐浓的暮色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接着,“风微槲叶藏猱子”一句,通过轻柔的微风与隐藏在槲树叶间的猴子,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静谧与生机,同时也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老僧庞眉雪覆颧,梵音清远发皓齿”描绘了一位面容沧桑的老僧,其眉毛如雪般白,颧骨高耸,诵经之声清越悠远,从他洁白的牙齿间传出。这一形象不仅展现了僧人的修行之深,也体现了佛法的深远与纯净。
“向来万法出此经,行行春蚓纡黄纸”则揭示了经文的重要性,它如同春日里的蚯蚓蜿蜒于黄色的纸上,蕴含着宇宙万物的真理与法则。这不仅是对经文价值的赞美,也是对知识与智慧传承的颂扬。
最后,“觌面相呈事俨然,归云欲渡前溪水”描绘了老僧直接将经文的内容呈现给读者,仿佛归云想要越过前方溪水,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播与流动,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艺术之美,更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佛法的崇敬之情。
数逢阳九劫运开,波臣水族逐潮来。
排浪鼓涛争窟宅,大陆昼晦霾风埃。
禹鼎已毁秦镜失,畴铸魍魉真形骸。
多君奋笔细描写,厥状毕现焉廋哉。
群魔龂龂老蛟怒,撼折砥柱地轴摧。
玄黄血染草木赭,鬼神愁哭天公咍。
鞭策飞廉走电母,迅扫阴氛拯沈灾。
宇宙清宁毒雾散,君出重理劫后灰。
吹嘘春气温寒谷,更洒柔翰灿琼瑰。
手炳温犀烛牛渚,且喜为祟无台骀。
揽辔傥遂澄清望,共浮大白浇馀哀。
何当更乞不死药,长与云汉共昭回。
雨馀寒碧深,空烟满庭竹。
深掩读书灯,莫恼秋禽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