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全文
唐 / 李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名为《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诗中的意境丰富,情感真挚,通过对七夕佳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灵匹三秋会”一句,以灵魂相匹配的比喻,表达了天上人间的相会,如同三秋之夜的团圆。接着,“仙期七夕过”则描绘了一场超凡脱俗的宴席,这里的“仙期”暗示了一种超自然的、神秘的氛围,使得这场宴席显得格外庄重。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两句,通过对古代传说中鸟类填河成桥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非凡与奇迹。这里的“查来人”可能指的是仙人或神仙,而“桥渡鹊填河”则是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情节,使整体意境更加神秘。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凡的宫殿和织布的场景。“帝缕升银阁”中,“帝缕”应指皇帝之缕,即皇权的象征,而“升银阁”则形容一种高贵而辉煌的宫殿。“天机罢玉梭”中的“天机”暗示了天意或自然的规律,而“罢玉梭”则是对织布工具的美化描述,使得整个场景显得庄严而又神秘。

最后,“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诗篇的怀念和再次创作的情感。“七襄咏”可能是指对古代诗篇的赞美,而“重入五弦歌”则意味着作者要重新拾起古人的乐器,进行新的艺术创作。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宴会场景,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无限热情。

作者介绍
李峤

李峤
朝代:唐   字:巨山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生辰:644~713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猜你喜欢

岁暮

当时走马共朝天,屈指长安二十年。

岁暮流光思往日,世间万事皆徒然。

东风吹绿变新柳,又见池塘对春酒。

且将吾道付沧洲,自古红颜终老丑。

(0)

居停古庐奉晤陈司理震阳谭亡友李仰城将军往事不胜西州之感而古庐有黄荆卿太学则不佞乔札欢亦李将军所尝物色者也司理慷慨有大度能得士心故以诗介书为荆卿缓颊若曰交浅言深冗曹其曹丘乎则批颊退矣

望入遥天斗插城,萧萧淝水照行旌。

寒深驿树鸣丹叶,雪满轮蹄碎玉英。

下榻喜逢陈仲举,论兵转忆李西平。

始知剑术真能事,不是荆卿浪得名。

(0)

重游开福寺访佛国和尚

胜地开莲宇,山川两岸分。

启窗全纳日,扫榻半留云。

钵静蛟龙卧,钟圆昼夜闻。

春来烟水满,鸥鹭得同群。

(0)

玄帝宫在七星岩上

绕壁穿萝翠转浓,前峰历历插芙蓉。

地标七曜维玄象,帝自三天降黑龙。

洞鹤孤飞横绝岛,岩云高捲挂长松。

已看仙路红尘远,还羡关门紫气重。

(0)

春日访客隆福寺

万里春回汉苑西,禅林独步访幽栖。

雪消石磴流澌急,云尽柴门落日低。

归雁每从南浦见,新莺多在上林啼。

清尊且约寻芳去,匹马西山路不迷。

(0)

苏州十二景·其十太湖

太湖三万六千顷,渺渺波涛自古今。

日晚湖南望湖北,布帆天际弄轻阴。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